br />
“还是书坊那边的事。徐文长做事很用心,书坊生意被打理的很好。徐文长觉得是时候多在杭州开些分店,扩张市场了。”
“这是好事情啊。”
徐言略有些尴尬的说道:“爹,杭州寸土寸金,要开书坊肯定得买商铺,这是一大笔钱。”
妙峰堂虽然在杭州大火,但毕竟时间尚短,赚来的银钱再开一家分店还好,要想开五家、十家就有些难了。
徐怀远总算听明白了,点了点头道:“我儿需要多少银子?”
徐言略作思忖道:“爹先支给我三千两吧。”
一听这话徐怀远直是倒抽了一口凉气。
三千两,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
他又想起上次儿子捐粮的举动,不禁有些肉疼。
“我儿可是想好了?”
开一间书坊和十间可不是一个概念。
一间的话反正投入也不多,赔了也就赔了。
可十间的话投入就是一笔大钱了,要好好斟酌一下。
虽然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妙峰堂的前景很好,但这并不意味着以后也会这么火。
万一将来书坊不火了怎么办?
“爹你放心好了,儿子敢保证书坊必定生意兴隆。”
徐言这么自信自然是因为肚子里有货。
西游释厄传的成功给了他极大信心,这不马上就推出牡丹亭了吗?
相较于西游释厄传,牡丹亭更适合传播,必定大火。
“我儿这么说为父便放心了。”
徐怀远点了点头道:“一会我儿便去柜上支钱罢。”
“多谢爹!”
徐言闻言大喜,连忙拍马屁道:“爹真是高瞻远瞩,咱就等着赚银子好了。”
“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大年初三。
杭州涌金门,妙峰堂。
书坊后院中,徐渭读着宁波寄来的书稿一时痴了。
这名为《牡丹亭》的传奇选段,随便一首词都这么惊艳,通篇读下来却是让人爱不释手。
当然这并不是全本,而是一部分。
戏剧一直在大明很火,尤其是南戏。
这《牡丹亭》显然是南戏的唱腔,徐渭精通各个唱腔,略一哼唱便品出了其中韵味。
这牡丹亭融合了南戏的各个唱腔,唱出来是别有一番韵味。
徐公子总能慧眼识才,挑出这等精品之作,他徐渭真是佩服。
徐渭已经决定,立即把《牡丹亭》刊印,具体模式可以参考《西游释厄传》。
当然传奇剧作和小说还是不一样的,徐渭觉得以后可以再和戏班方面联系合作一二。
至于徐公子给他写的亲笔信中,还提及了在杭州多开分店打开市场的事宜,甚至在信中附上了银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