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九章 大海航行靠舵手()
作者:桥上风景独好      更新:2023-01-18 18:41      字数:3242
  然而,终日打雁,终被雁啄瞎了眼;割了一辈子的韭菜,自己也被当韭菜割了一轮。

  08年金融海啸的时候,黄鸿年通过花旗银行进行的外汇和债券交易中,他踩了一个大坑,亏掉了超过10亿元新币,约合当时49亿元人民币。

  黄鸿年认为,花旗没有提供给他准确的投资情报,才使他做了错误决定,他还因此起诉了花旗。

  据黄鸿年所说,他当时是感觉到了金融风险的来临并且主动削减了投资,并告诉花旗让他的账户保留1亿美元的保证金盈余。

  结果,据他提供的账户信息显示,花旗向他提供了不准确的账户信息。

  先是告诉他仍拥有充裕的保证金盈余,让他不断加大投资,后来却突然告诉他保证金盈余不足了,而且缺口数字在短短几天从几千万美元变成了几亿美元,最终导致他平仓时净亏超过10亿新币。

  按照当年《福布斯》的计算,这笔亏损相当于他的一半身家。

  心痛是肯定的,足足10亿新币是彻彻底底的蒸发,不像股市的涨涨跌跌,还有翻盘的机会。

  告花旗后,也一直没有下文。不知道是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还是花旗坑了他这个合作了几十年的老朋友。

  真真假假,外人无从得知。

  黄鸿年招呼张益达坐在自己身旁,他非常健谈,同张益达聊起了近些年中国的商业发展。

  聊着聊着,黄鸿年又聊到了互联网上面,他感慨道:“我当年啊,也就是差点运气,就差那么一点就控股瀛海威了。”

  瀛海威的江湖地位,张益达是知道的,算得上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公司。

  1995年,京城的中关村南大街上,出现了一块巨大的广告牌,上面写着:

  “中国离信息高速公路还有多远?向北1500米。”

  广告牌往北1500米,就是一家叫做“瀛海威”的网络科教馆。

  当年的广告词里说:

  “进入瀛海威时空,你可以阅读电子报纸,到网络咖啡屋同不见面的朋友交谈,到网络论坛中畅所欲言,还可以随时到国际网络上漫步……”

  瀛海威算得上是一代人的回忆。

  但因为进入的时机太早,每走一步都是探索,又加上忽略了市场需求,错过了转型门户网站的良机,管理层又和资方闹矛盾,瀛海威在04年就彻底倒闭了,传奇就此落幕。

  又听黄鸿年继续说道:“1997年那会儿啊,香港出现了金融危机,中策集团自身也遇到了很多麻烦。

  所以我们就拒绝了瀛海威控股母公司中兴发集团的融资请求。

  现在想想,当时目光还是太短浅了。错过了一个大金矿啊!”

  张益达笑了笑没说话,黄鸿年是资本运作高手,但创业做管理还真的不适合。

  当年他收购了200家国企,除了啤酒等少数几个行业给盘活了,其他大多数国企都经营惨淡。

  包括他自己也说过:投资搞企业,从买地、建厂到出产品,要做太多繁琐的事务,我没这个兴趣,也没这个精力。

  他还有句名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可买寸光阴,收购就是用“寸金”购买别人的“寸光阴”。

  “他辛辛苦苦一辈子,我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