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七章 太公岛(2)
作者:断箭      更新:2020-06-04 19:54      字数:3208
姬昌(后为周文王)倡行仁政,发展经济,实行勤俭立国和裕民政策,社会清明,人心安定,国势日强,天下民众倾心于周,四边诸侯望风依附。

  壮心不已的姜子牙,得知姬昌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便毅然离开商朝,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垂钓为事,以静观世态的变化,待机出山。

  太公常在番溪旁垂钓。一般人钓鱼,都是用弯钩,上面接着有香味的饵食,然后把它沉在水里,诱骗鱼儿上钩。但太公的钓钩是直的,上面不挂鱼饵,也不沉到水里,并且离水面三尺高。他一边高高举起钓竿,一边自言自语道:“不想活的鱼儿呀,你们愿意的话,就自己上钩吧!” 这就是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的由来。

  一天,有个打柴的来到溪边,见太公用不放鱼饵的直钩在水面上钓鱼,便对他说:“老先生,像你这样钓鱼,100年也钓不到一条鱼的!”太公举了举钓竿,说:“对你说实话吧!我不是为了钓到鱼,而是为了钓到王与侯!”

  姜太公奇特的钓鱼方法,终于传到了姬昌那里。姬昌知道后,派一名士兵去叫他来。但太公并不理睬这个士兵,只顾自己钓鱼,并自言自语道:“钓啊,钓啊,鱼儿不上钩,虾儿来胡闹!”

  姬昌听了士兵的禀报后,改派一名官员去请太公来。可是太公依然不答理,边钓边说:“钓啊,钓啊,大鱼不上钩,小鱼别胡闹!”

  姬昌这才意识到,这个钓者必是位贤才,要亲自去请他才对。于是他吃了三天素,洗了澡换了衣服,带着厚礼,前往番溪去聘请太公。太公见他诚心诚意来聘请自己,便答应为他效力。

  后来,姜子牙辅佐文王,兴邦立国,还帮助文王的儿子武王姬发,灭掉了商朝,被武王封于齐地,实现了自己建功立业的愿望。功成名就以后,姜子牙毅然抛弃了高官厚禄,独自一人一路向东来到了东海边,找了一个无人的小岛居住下来,每天吟诗喝酒,空暇时间就会拿着一根钓竿到海边钓鱼,所以后人就把这个小岛取名叫做太公岛。

  陈浩看了看倭国和米国的演习方案,冷冷地一笑,退出了召唤空间。

  三井一郎还老老实实地坐在陈浩的对面,陈浩不吭声,他也不敢开口。陈浩不知道三井一郎此行来的目的,便问:“照你所说,你不是来看病的?现在是上班时间,我有好多病人等着呢。”

  陈浩抬手看了看手表,一副端茶送客的样子。

  “神医先生,你们华夏有句古话,说远来都是客,您先不要急着撵我走,请听我把话说完好不好,就耽误您两分钟时间。”三井一郎连忙道。

  自己身负天皇的使命而来,一到华夏找了许多老朋友,却发现他们对陈浩的名声是如雷贯耳,但对陈浩的人却只闻其人不见其身,根本就没有见过,更别说能帮他引荐了。

  万不得已,自己只好假装看病,挂一个号进来,看看能不能和陈浩说上几句话。要说现在挂号比之前容易了许多,也花了自己九牛二虎之力,如果就这样被陈浩赶走了,那想再次见到陈浩,不知道要等到哪个猴年马月了。

  “那好,你什么事就直说。”陈浩端起茶杯,美美地喝了一口茶。

  “神医先生,我们天皇殿下早已久仰您的大名,迫切想请您到我们国家去做客。如果您愿意去,我们天皇殿下将在皇宫倒屣相迎。”三井一郎带着谄媚的笑说道。

  “为什么要请我去?”陈浩慢悠悠地问。

  “我们天皇殿下听说您是天下少有的神医,心生仰慕之情,特来结交您,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