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传说中的结局(2)
作者:啃肉兔      更新:2023-01-09 05:52      字数:5051
��派比较温和,直接选择去各地皇家学院学习,可另一部分比较有脾气的就不干了,都是读书人,凭啥你们算公民咱就不算呢?

  至此,宋朝那个还未长成“参天大树”的士大夫集团,就被赵祯肢解成了好几块,虽然他们的力量仍然很强大,但其内部也开始出现不同的声音。这些人借着两大时报,以及应运而生的民间报刊,整天上演辩论大战,辩着辩就变得没有边了,到后来许多不关紧要的人也跟着牵扯进来,一些沉寂已久的学派和新生的学派打得一片火热,歪楼歪得甚是严重。

  赵祯就闷在皇宫里面啥也不说,任凭他们吵吵闹闹一整年,自个一边派人四处种痘,一边琢磨的下一个鬼主意。直到有一天,各大报刊“吵闹”的画风似乎一下发生了转变,突然冒出来自称是三大党派的生力军加入战团,一边宣扬自己的主张,一边吸收想要人才,彻底把这场乱七八糟的舆论战引向了不知所踪的未来。

  兴华五年,李迪三年任期满了,按照之前的约定,三大党派开始在贤者大会上开始自己的“处女秀”。最终结果,在某位黒腹男的控制下,以革新党一举夺魁,其实这个结果,李迪和晏殊早已有心里准备,但是这个第二名却出乎两人预料,反而是李迪这个看似根基最浅的擎国党跑到了晏殊的卫国党前面。

  为了给自己的一些列改革计划奠定基础,赵祯也是把节操丢掉了一边,待范仲淹这年轻的宰相一上台,就授命他举办一场宏大的考试,这次考试不同于科举,但同样很收买人心,那就是公民考试,有且仅有一次的机会,也是对传统学者最后的交代。至于为什么安排擎国党在第二名,赵祯也有自己的考虑,改革非朝夕之功,为了防止革兴党冒进,必须给他们安一个“制动器”。同时。这个阻力又不能太大,而且最好还能帮忙被点黑锅。

  赵祯一直在尝试一种新的政体,但是他也没有能力全部掌控它的发展,仅仅只是种下一颗种子。看着它生根发芽。或许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在看它长歪的时候,稍微拨动那么一下,亦或者干脆连根拔起。

  安排完内政之后,赵祯又把眼光瞄向了身后的地图。那可偌大的“球”上,还有诸多是人类未成踏足之地,可惜自己的生命有限,那就顾着眼前的地盘吧!

  天圣六年,刚一开春,赵祯就发布了大规模的动员令。命令狄青率西北野战军(朱雀军团,8万)以及山地独立军(羌兵改编而成,共两军4万人),翻过横山,扫平混乱的西域。重新打通丝绸之路。李元昊死后,土崩瓦解的西夏在这几年的乱仗中消耗掉了不少实力,面对狄青这个年青一代最牛掰的将军,以及他麾下的两支强军,那些地方势力要么望风而降,要么就四散逃去,稍有反抗就会被狄青用雷霆之势碾压过去。

  狄青攻入原西夏地盘之时,赵祯压住朝着的压力,扯出当初辽国太后签署的那份协议,竖起北伐辽国收复燕云十六州的旗号。带领早已在边境的待命的青龙军团和白虎军团,跨国近百年未成跨越的国境线,正式开始了北伐战役。一进入辽国,赵祯便与折惟正兵分两路。折惟正带领白虎军团转向辽国西京,而赵祯则带着青龙军团直取辽国南京。

  辽国虽然版图宽阔,但经过这么多年的转变,燕云十六州已经成了他们最重要的地方,这里不仅是他们的唯一产粮区,还是人口最聚集的地方。一旦失去燕云就意味着他们又得回到草原上“流浪”,已经过惯了好日子的他们,岂会放弃现在这种安逸的生活。

  于是,辽兴宗没费什么功夫,就取得了朝野的一致支持,上下同心,要跟日渐嚣张的宋国打一场举过之战,让宋国在此臣服在自己脚下。得益与辽国丰富的马匹资源,辽兴宗也很快从各个部落聚集起了数十万兵马,加上自己契丹一族的精锐部队,共计六十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