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志向(2)
作者:1拓拓1      更新:2023-01-02 16:55      字数:2939
等我回来之时,必为金吾上将!不,区区官职怎会是我的追求,我的生命里将有更特别的意义,我的人生将有无上的光彩!

  是的,当我回来之时,他人提起李密,不再说是蒲山公李宽之子,柱国李弼之曾孙。

  我之所以成为李密,不是因为是李宽之子,李弼之曾孙。我李密之所以为李密,是他人无法代替我的光芒!

  甩开长袍,迈开大步,李密将皇宫甩在了身后。

  当找对方向,路会越走越宽。

  转眼数月过去了。

  自从当天李密炒掉杨广,潇洒的从大兴宫迈步而去后,长安城内就再难看到他的身影。许多跟李密来往的亲朋好友纷纷报告,许久没见着李密其人。本着负责任的态度,到派出所报失踪以前,还是找一找看。

  在李家大宅里,我们终于找到这位失踪人口,是时,李密双眼发红,头发蓬松,身上还散发着一股三月不着清水的奇味。依然一宅男尔。

  面前书桌摆着散乱的书籍,乍眼一看,兵书有之,《史记》有之,《汉书》有之。

  原来在闭门充电。

  这种精神是值得鼓励的,但这种方法是不值得提倡的。闭门充电跟闭门造车并无两样。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言下之意,独习之不如众习之。不见天地,怎知世界广阔,不站于巨人之肩,怎么超越巨人。

  李密猛然醒悟,收起桌上的书卷,取块布包好。转身出了书房,来到牛厮,牵出家里的老黄牛,铺上蒲草垫子,将书包挂在牛角之上,牵出家门,向目瞪口呆的家门丢下一句话:

  “我寻师去。”

  李密早有名师的人选。东海人包恺博学多才,尤精《汉书》,为当时世上《汉书》宗匠。李密欲习《汉书》,当然必寻此人不可。

  出家门,李密翻身上牛,他打听清楚,包恺高寒雅士,避世缑山。

  此去缑山,路途遥远,非指日可到,李密坐在黄牛的上面,摇摇晃晃就像书塾里的学究,事实上,李密确在读书。无聊的时候,李密打开书袋,取出一卷《汉书》,信手翻开,刚看数行,就被一句话吸引住了。

  “书足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耳。”

  诸位饱读经书,当然知道这是历史上著名人物项羽的名言。深深吸引李密的是“万人敌”三字!

  掩上书卷,李密眼前浮现出项羽身着乌甲,率八千子弟兵渡江,巨鹿一战而灭暴秦的形象。想到这里,李密不禁心中澎湃,双脸绯红。

  大丈夫立于世间,当如项霸王!

  李密击掌叹节,顺手拍在了黄牛背上,黄牛皮厚,倒不觉得痛,只有两只牛虱被拍成稀泥,乌呼哀哉,虱儿刚痛饮两口黄牛血就如饮了牛奶般,英勇成为万虱敌的牺牲品。

  此情此景,史书称为牛角挂书,与凿壁借光同样成为勤学的代名词,但深究一下,还是牛角挂书借得推荐,主要是易于向广大的人民群众推广,现在交通这么挤,上个班跟李密上缑山差不多,挤公交之余看个书,顺手拍死个蟑螂也算除四害。而凿壁借光就不好说了,一来有毁坏建筑物之嫌,二来,万一凿壁借光被当成凿壁窥走光什么的就不好了。

  且说李密惊叹于项羽敌横扫天下,却不知道很多年后,史家著书,亦将他称为项羽般的人物,此事尚在日后,不知亦不为怪。就在当下,李密神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