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作者:
洛寒食 更新:2023-02-20 06:52 字数:5722
苏勒却不知道,这贼船一上就下不来了。原来从不知道胤禛竟有这样的耐心,一个永字一写就是一年。苏勒就这样跟着他写了一年,直写到看着这个字就生理性地想吐。每隔三日,两人便要一起练一个时辰字,背一个时辰书,有时还要闲聊些宫里头的事儿。胤禛成熟得很快,那初日习字时的话,胤禛再没提过,却已然开始比照着苏勒的劝告做了。只一年过去,胤禛看上去便沉稳多了,平日也不再有稚童之语。
这时候苏勒若再凑上去亲他一口,胤禛虽然还会脸红,却也只是淡淡一句“别闹”,便自去看自己的书了。
苏勒的变化的却也不小。从默默无闻养在翊坤宫里的格格,一跃成为了慈宁宫里的红人。自康熙二十年年底后宫大封之后,苏勒俨然成了的慈宁宫里的常客,旬日必至,比宫妃来得还勤。苏麻喇姑年纪也大了,眼神也不如从前,苏勒便过来帮着苏麻妈妈给太皇太后处理科尔沁的家信。一开始只帮着念,后来苏勒也渐渐开始帮着回了。饶是蒙文如此弯弯绕绕,每个字都跟羊肉串儿一样串在一起,苏勒写起来却也渐渐得心应手,自有风韵了。也算是胤禛的特训有了成效,苏勒此时即便提笔一个时辰,也不再会吃不消,反而立身颇正,竟也有了几分胤禛的气度。
太皇太后并没给苏勒旁的功课,反倒是苏勒自己回信时提到的人名、爵位、部族都心中一一记下,然后去找《蒙古律书》一一翻看印证。又特地求了胤禛,也不知从哪弄来理藩院和宗人府里各部王、贝勒、贝子等家中详情并嫁娶关系。直背到整个人脑子都要烧着了,却还是浑浑噩噩,理不清个所以然。其中各种差着辈分通婚的,里头关系弯弯绕绕,更是让苏勒只能扶额叹息,深感自己完全不是搞政治的料。
但看太皇太后这么大年纪了,蒙古诸部如属家珍。不说的别的,光这嫁娶关系,苏勒就背得头都大了,谁家的女儿嫁个谁家的孙子,谁家是皇上赐婚的八旗贵胄,和哪个满州著姓带着姻亲,又连着朝里哪个重臣。太皇太后都是一清二楚。草原上活着的四五代人,凡是结过婚的,几乎就没她老人家不知道的,简直神了。
康熙也是个记性极好的。一日苏勒正在写着信,康熙来了,便就着这信上的家长里短和孝庄聊了的足足一刻,毫无滞涩。单是这份记性,苏勒就自叹弗如。
可一年看下来,到底还是记了个七七八八。苏勒虽不知这些东西背着有什么用,却还是耐着性子看了下来,一开始只是好奇信里头的人,想着老祖宗和苏麻妈妈聊天的时候,能够多听懂几句。后来却是跟蒙古这些贵戚们较上汁儿了。
忙活了一年,眼见着年节将至,苏勒背下来的这些东西竟然派上用场了!康熙二十二年,蒙古诸部朝贺,一波一波的蒙古福晋进宫,连带着好多水灵灵的小姑娘,一起到慈宁宫请安了。这一年,已经十一岁的二公主德瑞格和刚满五岁的四公主苏勒也跟在太皇太后的身边。
众命妇见了苏勒也行礼,言称四公主。这时候便显出的背人履历的重要了。苏勒虽然没有晋封,位子在那里,定然是和硕公主,是位比郡王的。来请安的外命妇,凡是郡王福晋往上的,苏勒都侧身避过,之下的,便坦然受之。来请安的,多半都带着自家或本家里适龄的姑娘。
康熙二十二年是选秀年,这一趟,却是从十岁开始,一直到十七岁的姑娘家,几乎一波一波涌到了慈宁宫。二公主与她们倒是年龄相仿,一道过来招呼这些格格们倒也相宜。可四公主只有五岁,怎么看怎么都像个吉祥物。
二公主今年出落得尤其漂亮了。身量已经拉长,鞋也换上了三寸高的花盆底儿,梳着利落的小两把头,簪了两朵绢扎的牡丹,髻子上又贴了花钿。一身正红五厢五滚的旗装,箭袖上牡丹与绒花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