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陈李和解(2)
作者:
自自在在 更新:2023-03-09 08:55 字数:2906
,逝者盖棺后继续受祭,到二七最后一天,盖棺下葬;
下葬当日必须由逝者长子为其摔盆、戴孝、哭灵、送葬,长子不在则长子长孙替代,长子、长子长孙不在则次子.....
若无人摔盆送葬,就是所谓的无人送终,这在乡间被视为不得善终,也就是常说的绝户头。
因为逝者下葬这天一般亲友都会同时到来,所以丧宴一般也是这天。
丧宴俗称吃“斋饭”。
这种宴席每桌只能摆九样菜,表示主人家去世一人的缺憾,而且必须有一碗羊肉,取的是羊懂哺乳之恩的意思,丧宴吃羊肉也算表孝心。
不仅宴席每桌只能摆九样菜,连座位都只能有九个,就是所谓的九九归一。
而这个“一”,就是指把思念归集到逝者身上之意。
当然,杨大爷跟他说的时候没这么文雅,但大致就是这个意思。
因为沈伯谦原主儿滞留清水县的原因,他接连错过了沈母的头七、二七,让沈母没有孝子送葬,才会被人说成是绝户,还引起了被逼迁坟这场纠葛。
自然的,因为这个缘故,沈母的丧宴也没办成。
这也是让陈家人气愤异常的最直接原因。
对于庄户人来说,生死都是人生大事。
大事就要大办,尤其是丧事,从老屋(棺材的俗称)到寿衣,从墓穴的选择到下葬的时辰,从乡亲们的随礼到丧宴的菜色,都有讲究。
沈母的丧事被这么一搅和,陈家人觉得很没面子,所以才几次三番的来李家坪闹,一是为了讨公道,二也是想出心中这口恶气。
而对于沈伯谦而言,即便他现在天天带着重孝哭灵,村里人也都夸他孝顺,但真要论起礼数,到底还是欠缺。
在这个孝道大过天的时代,这可是硬伤。
所以,沈伯谦想借着三七、七七(也就是所谓的末七)两个“大七”做些补救,彻底的解决这件事,也彻底消除陈家的心结。
按照风俗,二七之后,只有三七、七七期间,孝子哭灵,逝者继续受亲友拜祭;
四七、五七和六七这二十一天,则只需孝子烧纸,既不能哭灵也不能接受亲友香烛。
但三七转眼便至,就算是沈伯谦想做些安排,也是力有不逮。
他仔细考虑了一下,三七以求稳为上,一切等到末七再说。
再说李家坪众人。
四七、五七和六七期间虽说不能上祭,但来串门聊天倒是没什么忌讳。
乡里乡亲的,说两句话,这没人说什么吧。
况且,秀才公小小年纪,父母双亡,心里肯定难受啊,还不兴我们来开解开解?
沈伯谦中秀才的消息传出后,村里十有*都想上门拉拉近乎,但碍着迁坟的事儿,不少人还是抹不开脸。
现在事情已经说开了,那还怕什么!
一时之间,乡亲们简直是排着队来看秀才公,沈伯谦就没闲下来过。
对于村里人的热情,沈伯谦从善如流,毫不拒绝。
只要有人登门,他必是热情招待,几天功夫,合村儿上下没有不夸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