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作者:自自在在      更新:2023-03-09 08:56      字数:2998
  59-所谓传承

  沈伯谦小小年纪能在李家坪占有一席之地,跟他秀才的身份密不可分。

  这个时代被官府盖章的读书人之所以这么受尊敬,除了他又官府的廪银廪米外,也是因为少。

  少则是因为不易。

  这是李家坪的私塾办起来后,沈伯谦才感受到的。

  他原来上私塾,只是为了认识一些人,好在考试的时候有人给他保荐而已。

  真正学习还是沈家父子教授,他原来也没太在意,但私塾办起来之后他才发现,这老师跟老师的差距不仅仅是一个俞敏洪。

  沈家父子其他方面就不提了,但对他的栽培确实非常系统。

  他能一举考中,当然有自身努力和天资的缘故,但沈家父子也不可不提。

  与沈家父子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李孝正。

  他教授村里学童用的据说就是他以前的先生教授学生的方法,但真是除了让大家认字背书之外,毫无技巧。

  既不讲解,也不因材施教。

  他们教学的精髓统共一句话: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七绝谷的传承恰恰是弥补了教学中的这些缺陷。

  不但有学习的内容,还有辅助的内容,以实际的例子讲理论与应用相结合。

  的确超出这个时代的许多人。

  也难怪封老头拿出这套七绝传承的时候那么的自得。

  七绝谷一共有七类传承。

  一是琴棋礼乐;

  二是书画茶道;

  三是术数阵法;

  四是机关暗器;

  五是医毒之道;

  六是农业水利;

  第七类比较特别,没有名字。

  但江七和谭四主要学的就是第五种和第七种。

  医毒沈伯谦没兴趣,学起来费事,沈伯谦翻了两下就丢下了。

  第七种传承却因为没有名字引起了他的注意。

  江七本就巴不得他看,见他有兴趣就顺杆子上了,把第七类传承那两大箱子书都打开给他看。

  沈伯谦顺水推舟的看了好久。

  结论是,第七种传承不写名字是对的。

  因为其中记载的东西有些敏感,他虽然只是翻看了一下,但还是觉得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各种情况下的战役分析,包括兵力、地形、天气、气势等等,都是用实际战役为例子来讲解说明。

  二是各种官府可能面对问题的解决对策,下到田地盐铁管理这些民生问题,中到天灾*的应对之策,上至朝堂官员的合纵连横,任免考虑,无一不有。

  也是结合着各种实际的情况进行串联讲解。

  第三类更是奇怪,居然是军中或是在朝堂可能遇到的各类阴谋诡计。

  还写了不少诡计的应对之策,其中不乏阴损狠毒之策,看的沈伯谦直冒冷汗。

  他冒冷汗,不仅因为计策阴毒,而是其中有不少他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