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章 将计就计(2)
作者:
鲁东道夫 更新:2023-04-03 12:07 字数:3011
干碍朝廷大局的,中堂大人那里一定会竭力争取。”
杨浩绽颜一笑,轻描淡写的道:“我也没有太多的要求。盛大人想必知道,我在青岛弄了一家钢铁厂和一座造船厂。”
盛宣怀哪能不知道?杨氏弄出那大动静,莱州府的官员吃再多好处他也得上报,先把自己摘出去。那里何止是两座工厂,你小子弄了整整一个县城那么大的工地当别人不清楚么?
不过现在不能撕破脸,他淡然点下头。
杨浩道:“那座钢铁厂的设计产能,是一年炼五十万吨钢铁!”
“五十万吨?!”
盛宣怀差点跳起来!这个数字太惊人了,要知道张之洞弄得那个汉阳铁厂,前前后后投了四五百万两银子,也不过是才三五万吨的产能。折腾了四年,如今才刚刚开工,还有上顿没下顿的。你倒好,张嘴就是五十万吨,当那建设不要钱是怎么滴?
杨浩对他那一脸的不相信视若无睹,径直把自己的要求提出来:“钢铁厂的第一期产能为二十万吨,这需要大量的焦炭和铁矿石。我是不打算从外洋进口的,正好最近在鲁中寻到了合适的矿,我打算修一条从青岛至济南的铁路,沿途把所需矿山勾连起来。”
盛宣怀听得脑门子青筋嘣嘣直跳!眼神很是不善的盯着杨浩,恨不能在其身上穿出两个透明窟窿。
这样的条件,简直是在难为人,开玩笑!
大清国为了决定到底修不修铁路,争论了整整三十年才有了初步确定的结论。但对外来资金依旧是严防死守,那是宁可不修也不能出让。
其实真实原因还有一层,铁路所到之处,被他们封闭愚弄了数百年的老百姓立马就会接触到外面的世界。再想继续奴役他们将变得非常困难。满清根本是为了自己的统治需要,宁可整个国家几亿人继续当糊涂虫。
杨浩要求的铁路里程,几乎超过之前二三十年断断续续所修铁路的总和。总的投资,保守估计也要在3000万两银子上下。如此巨大的一笔生意,连带周边的矿产资源,掀起的风暴几乎能让大清国翻了个儿。
这必将引起一连串不可控的麻烦。杨氏打着本土投资的名义,用炎华银行来搞,那么洋鬼子们就不会借款给本地的钱庄票号,跟进投资吗?到时候列强的手可就彻底伸进来了,这个口子,不好开啊!
其实盛宣怀也知道,修铁路是大势所趋,并不是谁伸手就能拦得住的。这一次中日之战,朝廷上下连番出丑,已经充分暴露了之前的种种弊端,变革势在必行。杨浩此举,怕是极可能成为引发全面论战的导火索啊!
蹙着眉头,深深吸一口气,盛宣怀凝重的道:“此事关系太大,非是我遽然就能答应的。不过你放心,你的要求一定会如实迅速的上呈傅相面前,不出数日,定然有明确答复。”
杨浩笑道:“那我就敬候佳音了。”
他根本不担心李鸿章和清廷不答应。眼下整个大清国的脸面就快被小日本抽肿了,要想维持下来,必须有人出头力挽狂澜。时下能挡住日军的,也就只有他杨浩的武装。不管合法不合法,只有把他推上去顶住了再说。
日后就算他打赢了,修铁路那也不是一天半日的事,随便找个由头弄点矛盾,都能拖他个三年五载。这种手段,当官的最不缺。
当然杨浩的条件却是来真的。他想要打造一个文明国家,开启民智振兴工业,最好的办法无过于这种大工程。
铁路,公路,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