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八五章 袁世凯辞官,慈禧西狩(3)
作者:鲁东道夫      更新:2023-04-03 12:12      字数:5319
��传遍京津,造成新一轮的轰动和议论,杨浩闻讯不由大赞:“老袁不愧是一代枭雄。这种善于投机钻营的能耐实在令人佩服啊!”

  李经方得到消息之后,觉得老袁是个难得人才,赶过来跟杨浩商量,打算把老袁拉拢到革命军里来。可一听杨浩的说法,登时一头雾水。

  杨浩毫不客气的揭开袁世凯那一石数鸟、以退为进的用心:“老袁是看清楚了满清大势已去,离着彻底败亡不远。因此顺坡下驴的解职辞官,这就全了清廷给他这些年富贵的恩义。他却可以呆在老家暗中遥控那些一手提拔起来的军官。保证那支部队始终服从他的号令。等咱们彻底推翻满清之时,便可反正投靠过来。顺便把保护之下的整个满清皇朝给全部卖给咱们。你说,那时候咱们是不是得承他们的情?”

  李经方觉得自己脑子有点不够用。要论光明正大的韬略,他的水平在当代是数得着的。但是玩这类弯弯绕的手段,却要比袁世凯等天生枭雄差得远了。

  不过顺着杨浩的话头往深里一想,他也很快回过味来,原来如此。

  袁世凯其实某些方面跟李鸿章一样,不想不想被人戳着脊梁骨骂为“背主求荣”的贰臣。所以,在满清正式倒台之前,他们不可能明着出来给革命军做事。

  不过他们自己不过来,却能安排下一大堆的亲信先暗中铺垫好进身之阶。李鸿章的资格就不说了,当个首相绰绰有余,资格在那里摆着呢。

  袁世凯,文的可以让徐世昌、唐绍仪他们投身加入风头正劲却缺乏有力人才的两党;武的方面有一大批汇聚当代精英的青年军官,到时候加入同样缺人的革命军中,以他们的才情不难出人头地。

  几年之后大势底定,一大群实权在手的文臣武将为后盾,呆在老家养望的袁世凯便可高调出山,无论加入哪一党派,都能获得极高的支持力度。以谭嗣同和严复两位党魁的手腕,根本就玩不过他!

  也只有杨浩才能凭借历史金手指暂时压制住此人,但也很难光明正大的阻止此人爬上高位。

  说到底,袁世凯玩的是阳谋,杨浩要以身作则来号令天下,就不能耍阴招下黑手提前弄死这位雄心勃勃的天才政治家。再者说,老袁的人才毕竟难得,搞死了怪可惜的。

  想明白这一切,李经方不由叹道:“此人不愧是一代俊杰,怪不得家父那般看重栽培。”

  杨浩对李鸿章的眼光也是佩服的很,能够从北洋无数人才中慧眼识英,把二十来岁的袁世凯大胆推到高丽太上皇的位置上,真不是一般的胸襟魄力。至于历史局限性什么的,那要另说了。

  李经方随即又想到此事带来的种种剧变,担心道:“照此情形看。清廷迫不及待的收拢兵权抓住部队,怕是要保存实力暂时避让了。他们一旦离开京城,我们就必须占领,才能保证不出乱子。只是如此一来,怕是会引起人心浮动啊!”

  革命军要拿下京城易如反掌。之所以迟迟不进兵,就怕发生“黄袍加身”的事情。杨浩可不想革命事业才刚刚开始,就被人强行推上空头皇帝的宝座,那会彻底打乱了全面改变整个民族的大计划。

  之前清廷固守京城不动,他还有借口可说。可一旦京城被让出来,革命军却不能无动于衷。

  对此。杨浩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他一字一顿的回答:“我,不入京城。”

  李经方心中大震,紧盯着杨浩看了足足有一分钟,脱口赞道:“好一个不入京城!先生之胸襟。足堪为天下楷模!先生此举,诚为亿万同胞之大幸也!”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