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零章 大清末日(一)(3)
作者:
鲁东道夫 更新:2023-04-03 12:14 字数:5227
; 且不说这些人的领军水平如何,至少在信息畅通方面,无疑比之前要好了许多。再加上这两年他们重新编练武卫军,将总兵力重新扩张到十万人以上,其中颇有不少从各地汇聚来的旗人,以及从蒙古各旗征兆的仆从。
认真来说,扩充并掺沙子之后的武卫军战斗力不但没有提升,还直线下降。那些从沿海各省不断逃难来的旗人,平时也都不是什么安分守己的货色---老实认命的那些,早好几代都转为平民做小买卖自食其力了。
起码有数十万旗人辗转到了陕西,结果将那里搞得乌烟瘴气,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膏腴之地,差点给这帮人折腾成了穷山恶水。
越是到了这等王朝末世,感觉到前途无亮的统治阶层就越疯狂。旗人们仗着军队和两百多年形成的心里威压,对关中人民的财产横加掠夺,肆无忌惮的抢占,以此来满足他们无底线的奢靡消耗。数百万关中人变成他们的奴仆,再次过上暗无天日的生活。
关中人向来有反抗精神,当然不会任由旗人欺凌。但奈何他们手里没有武器,光凭一腔热血,与手里有枪的旗人对抗,只会白白的牺牲而已。
但这些血债一直在积攒着,默默的等待清算的那一天到来。
平时欺压良善的旗人兵痞,真正到了需要他们打仗的时候,全都拉稀摆带,丑态百出。慈禧太后是看清了这帮人的真面目,根本不指望他们能顶住**军的进攻,在得知张之洞下野让出两湖之后,当机立断的再次转进。
旗人为主的武卫中军抓住机会,积极主动的要求当先锋官。看似英勇,实则是能够跑在转进大部队的前头。一点发现情况不对劲,他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轻松摆脱所有人,撒丫子逃之夭夭!
问题是,北上的路途并不顺利。从关中到蒙古草原,中间要经过黄土高原环境最恶劣的广袤地带。哪怕这两年来,清廷几乎征用了陕西一半的人力,尽量去修整出一条直通河套的道路,也终究没法跟杨浩投入巨资以现金机械修建的国道相提并论。
逃难,那就别指望能从容轻缓,以两宫銮驾为核心,十几万的转进大部队开拔之后,一天走不了几十公里。所有的王公大臣旗人主子们,恨不能连房子都扛着。一家子要占用几十辆大车百十号人工,这还算少的。又没有养成严格的交通观念,也没有强有力的人居中指挥疏导,于是乎整个逃难过程中,道路始终被挤得满满当当,效率低下的令人发指。
就这么几百公里慢吞吞的走下来,起先仗着马多负担轻跑在前头的武卫中军也扛不住了。好不容易过了榆林北部那片沙漠戈壁,到了鄂尔多斯草原中部,眼睛看到绿色了,心情也没那么烦躁。
旗人兵痞们绷着的那一股劲,也终于彻底泄了。
铁良是清末旗人之中少有的能员干将,始终不肯放低标准要求自己和部队,即便是逃难路上,依然保持严肃认真的作风。
他骑着一匹枣红马,居高临下的冷冷扫视着站没站相的兵痞们,心中窜出一股燥火,差点一冲动纵马过去把这帮熊玩意给踩成肉泥!
但那充塞胸膛的怒意刚刚膨胀起来,将他的脸面冲的黑红,抓住缰绳的手背上腾起一条青筋,随即被冷静的头脑给强行控制住。因为他看出来,士兵们的确是累得够呛,没有精神继续支撑了。
管不住的武卫军中,抽大烟的太多了。
兵痞们战战兢兢的偷眼瞧着铁良总统大人,生怕他右手抓着御赐佩刀会抽出来砍人。等了一会儿,却听到铁良闷闷的喝道:“传我命令,马队散开警戒,步队原地休息一小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