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琏这话说的颇有几分真诚,人群中顿时有人窃窃私语起来,但仍然没有人肯相信。难道这新任的什么顺天节度使,真的是个好人?有人心中如此想着,但当看见杨琏身后不远的刘彦贞,顿时心生寒意,不敢说话。
这时,有士兵搬了一麻袋的粮食下来,陆续放在车上,百姓人都看出了麻袋里的便是粮食,有几人猛咽着口水,他已经好几顿没有吃过饭了。
杨琏看见百姓如此,当即快步走了过去,伸出双手,奋力抬起一麻袋,走到百姓跟前,从腰间抽出长刀,“刷”的一刀,刺进了麻袋里,顿时,白花花的稻米流了出来,让人垂涎欲滴。
“诸位乡亲,这一麻袋的粮食,你们都分了吧。今日,本将会贴出告示,从明日开始,发放赈粮。只要本将有一口吃的,就不会饿着诸位。”杨琏高声喝道。
百姓依旧没有说话,但已经有不少人眼勾勾地看着麻袋里的米粮,杨琏这一笑,走上几步,将麻袋递给一个壮汉的手里。那壮汉吃了一惊,身子一沉,差点抱不住麻袋。
杨琏帮他抱稳了,这才拍拍他的肩头,笑道:“这一麻袋的粮食,你们都分了吧。切记,若有人硬抢,本将以后得知,绝对饶不了他!”后面这话说出来,十分严厉,更是充满了一丝杀意,让人不寒而栗。
百姓们你看我我看你,半响有人反应过来,其中一人“噗通”一声跪下,道:“大人是好人,我等愿意做牛做马,报答大人的恩情。”
随着此人的跪下,不断有百姓跪下,一边磕头一边说着话,感谢杨琏的恩德。
杨琏上前,扶起其中一人,道:“起来,都起来吧!”
那人身体瘦弱,被杨琏这么一扶,便站起身来,看见杨琏脸上的那道刀疤,顿时也不害怕,反而觉得可亲了。
“乡亲们,这一次天灾,十分困难,还望诸位同舟共济,与我共渡难关!只要不饿死一个人,那就是最大的胜利。”杨琏说道。
一名百姓振臂高呼,道:“节度使说的没错,只要渡过了这一关,我等自当奋力生产,已报大人之恩!”
一人这样说,余下百姓纷纷附和,百姓们的情绪顿时被调动了起来,纷纷高呼这杨琏的官职。杨琏等众人喊完,这才朝着百姓拱拱手,高声道:“正如诸位所言,熬过了这一段时日,本将当兴修水利,积极发展生产,改善百姓生活。只是,这种事情非我一人能办,还需要诸位乡亲大力支持。”
“杨节度的事,就是我等的事,只要杨节度一声吩咐,我等自当竭尽全力!”百姓有人说道。
“竭尽全力!”顿时,不少百姓纷纷说道,这引来了好几人,他们充满了好奇,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杨琏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让他们先回家,多通知四邻,多看告示,明日准时领粮。百姓们千恩万谢,这才逐渐散开。杨琏忙完了这边,继续指挥士兵们搬运粮食。
刘彦贞在一旁,脸色阴晴不定,杨琏这是在收揽民心,手段虽然稀疏平常,但往往最简单的办法,容易取得最好的效果,有了这批百姓的宣传,刘彦贞相信,杨琏的名头,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宣传开来。而他这个楚州刺史,已经要逐渐被架空了。若非刘彦贞心中已经有了退意,他一定会设计暗害杨琏。
看着忙碌的杨琏,刘彦贞细细品味着杨琏的话,想了又想,刘彦贞觉得这话里,有些话是对他的说的。刘彦贞仔细想了想,觉得杨琏对她应该没有太大的敌意,不然也不会说出那句以前的事情既往不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