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开源(3)
作者:一包黄果树      更新:2024-09-22 08:23      字数:4243
�名义,不纳税,这就使得官府的收入锐减。

  而且,往往有一些达官贵人会把土地捐赠给寺庙,一些贫穷的百姓为了躲避赋税,也会提出把土地兼并入寺庙,这就造成了寺庙的土地庞大,这样的结果便是寺庙的土地越来越多,而且官府无法收回,造成分给百姓的土地越来越少。百姓缺少土地,赋税却不变,收入就越少,迫不得己的时候,就会卖儿卖女。

  杨琏知道,除了三武灭佛,还有一宗灭佛,不过这一宗暂时还在金陵,郭荣灭佛之后,周国的可耕土地增加,百姓也变多,实力大幅上涨,后来派兵夺下了大唐的两淮地区,国力更加强大,相反,大唐的国力就日渐衰落了。

  北方一直战乱,佛教都如此昌盛,南方的大唐、吴越国比起北方,更加兴盛,甚至就连国君都信仰佛教。

  果然,李璟听了,不免瞪大了眼睛,从佛主口中夺食,这在李璟看来,太不可思议了,如果这样做,佛主会不高兴的。

  “这,杨琏,除了这个办法,就没有更好的办法了吗?”李璟问道,他不想灭佛,背上背叛佛主的罪名。

  杨琏摇摇头,道:“陛下,佛教占用了太多的资源,微臣知道陛下信佛,原本是不想说的。各地的佛教拥有太多的财富,如果没收了他们的财产,国库不说立马充盈,至少也能度过眼前的危机。陛下,这些士兵都是魏国战死,如果家人得不到抚恤,日后与周国打仗,谁还会为国卖命?”

  这些道理李璟不是不明白,他很是犹豫了好一会。

  杨琏见他没有果断拒绝,便继续游说,杨琏的目的不是想要彻底灭亡佛教,任何事情都是由利弊的,信仰佛教,能让百姓有寄托,在这个时候,属于精神鸦片,是必要的。但不能让佛教太过于壮大,所以杨琏提出了几个观点。

  佛教可以继续存在,各地的寺庙也不会关闭,但在人数上,要有一个度,比如说大型寺庙,可以有两百僧侣,中型寺庙,可以有一百名僧侣,而小型的寺庙,只能保留五十人,这些人的数量,统统都要在官府登记造册。

  造册有好处,一方面可以严格控制寺庙人数,一方面,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有恶人剃个头躲在寺庙里,美曰其名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寺庙靠什么来养活?官府会根据人数,赠送一定土地,这些土地百年不变,只要僧侣们用心,就能保证生存,出家人嘛,要那么多钱做什么?够吃就行了。

  寺庙不能接受达官贵人的馈赠,尤其是土地的馈赠,如果暗中接受,一旦发现,官府就要收回土地。

  杨琏一边想一边说着,李璟的眉毛宁成一团,灭佛,难道真的要灭佛吗?虽说杨琏后来的话并不是要真正灭佛,而是要控制佛教的发展,但这在李璟看来,已经足够骇人听闻了。

  李璟听罢,认真地想了想,道:“虽说有前车之鉴,但要朕作出这种事情,实在是不妥。”

  杨琏见李璟还是不肯,只得叹息了一声,道:“陛下,这是最好的办法,这些寺庙多年来囤积了大量的钱财,收归国库,国家强大了,才能保全佛教的发展,微臣的这个办法虽然看起来不妥,却总比三武灭佛要好上许多,至少没有赶尽杀绝。”

  李璟站起身来,慢慢踱步,思考了好一会,还是摇头,道:“杨琏,这件事情非常重大,就算要采纳你的意见,也要让朕思量思量。”

  “陛下英明,一定会选择利于国家的选择。”杨琏说着,站起身来,打算告辞。

  李璟有心思在身,也不便留下杨琏,便点点头,示意杨琏出去,继续向着事情。杨琏退下,走出了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