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八十五章 骂战和首映票房(3)
作者:进退抉择      更新:2024-09-22 15:30      字数:5343
�艺术电影真的拍的好吗?众多艺术导演只会给自己找借口,不去考虑怎么把自己要表达的内涵和思想通过观众喜闻乐见的故事简单通俗的讲述出来,反而指责观众审美太差,院线和投资人没有社会责任感,这是何等的可笑。

  一直在强调电影不应该只追求商业,而应该追求艺术,可从世界范围看,商业和艺术冲突吗?很多好的电影都是文艺商业并重,诸多公认的文艺片佳作也有着优美动人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其精彩程度并不逊于某些商业大片。由此可见,为什么会出现国内文艺片无人问津的状况,说到底,终究是导演的能力达不到而已。如果你拍的很好,院线不可能不排片,观众也不可能不看。而这样的影片也必然会收获极高的票房,有太多的观众一直在渴望这样的电影出现,奈何你自己做不到。

  至于影片不考虑票房的观点更是荒唐,影片的投资动辄成百上千万,而除了林雨泉和乔治.卢卡斯等少数导演是自己投资外,都需要拉投资人,这时候身为导演的你说什么票房不重要,要追求艺术,无疑是很可笑的做法,也是没有道德的,导演拍摄一部电影,首先你得对得起投资人为这部电影付出的投资。一个导演完全抛弃商业去追求艺术,那既是对投资方,也是对编剧、对演员以及整个制作团队的不负责任。

  “还真是热闹啊!”这是林雨泉看到相关报道和骂战的第一感受,对此,他并没有怎么在意,他的说辞没有任何问题,骂战再厉害,其实对他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影响,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场有关文艺片的骂战很快便会平息。

  看过报道,让林雨泉感触最深的不是别的,正是文艺导演们对他专访的回应,从回应中不难看出他们重艺术,轻商业的观念,有了这样的观念,哪怕政府未来出台政策,大力扶持文艺片,建设艺术院线,只要文艺导演们拍摄的还是晦涩难懂。脱离观众,冠之以艺术的影片,那么便不会根本性的改变文艺片被普通观众拒之门外的局面。

  而扶持文艺片的政策其后也必然面临铺天盖地的抨击。这不难理解,扶持文艺片的资金从哪儿来。林雨泉相信肯定是出自电影票房5%的电影专项发展基金,电影专项发展基金主要来源于商业片,用商业片贡献的资金用于扶持文艺片,仅此一项,就会遭受众多电影公司和商业导演的不满;其次,从根本上来说,这笔电影专项发展基金来自于观众贡献,如果扶持拍摄的文艺片全都曲高和寡。云里雾里的,观众又怎么可能感到满意,不满为什么不用这笔资金拍摄精良制作的好看电影。

  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既然是接受政府的资金补贴,那么受扶持的影片势必要经过严格的审查,按照规定进行拍摄,那样的话,眼下文艺导演们坚持的艺术性还存在吗?

  在林雨泉看来,文艺片们要摆脱夹缝中的尴尬境地,必须要做出选择。或者向左走。结合商业属性,做文艺与商业结合的电影,或者向右走。追求纯粹的艺术,摒弃传统,忍受孤独,自由的做电影。

  前者能被投资人和观众接受,也能在日后享受政策扶持和资金补贴,但需要扎扎实实把品质做好,接受市场检验。至于后者,要么像现在这样走影展,卖海外版权。要么依赖网络付费观看和dvd发行。

  又想追求纯粹艺术,又想获得大众认可。得到高额票房,这世界上哪里有如此两全其美的事情。

  无论是站在导演。投资人,还是普通观众的立场,林雨泉倾向前者,电影是一种昂贵的艺术表达方式,投资再怎么低也在百万这个量级,不可能像文学家、画家那样毫无顾虑的只关注自我的艺术性追求,而完全无视市场的需求,如此高投入下,良性的发展只能是艺术和商业并重。

  对于真正的艺术家,林雨泉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