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六章 导师人选(2)
作者:
进退抉择 更新:2024-09-22 15:31 字数:4571
脱胎换骨般的完美效果,导师的存在是让学员们受到业内的指导,了解业内运作规律,并在接下来的比赛舞台中将自己当下能达到的最好一面呈现出现。
最后,导师本身性格需要适应节目氛围,彼此之间能产生默契的火花,达到理想的娱乐效果,这点当然也是极为重要的。
也正是基于这四点,沈源和综艺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始在整个华语乐坛寻找四位导师人选,且最终没有选择在整个华语乐坛具有非凡影响力的张学友、刘德桦、王菲、周杰仑四人,组成华语地区最璀璨夺目的导师阵容,这和拍电影一个道理,诚然这样的阵容势必给《中国好声音》带来空前的关注度,是收视率和曝光度的保证,但大牌并不等于适合,如果不能把节目做好,导师阵容再大牌如何,初期或许能凭借阵容最大限度的吸引观众观看,但最终却只会被贴上“垃圾”的标签,而四人在很大程度上显然不是担任《中国好声音》导师之职的绝佳人选。
张学友在过去虽然唱了许多国语歌,也唱的非常动听,但他的普通话其实并不流利,说话间还带着浓浓的港味,指导能力且不谈,试想这样的他该怎样和其他导师默契配合,又该怎样上演热烈争抢学员的好戏?
至于王菲,纯歌手这一缺点尚且能够忽略,可有些情况却无论如何都不能忽略,王菲最大的问题无疑是她那偏执和高冷的性格,以她的性格,能指望她放下身段耐心给予学员指导吗?能能指望她配合节目娱乐性的要求和别的导师争抢学员吗?更重要的是,能指望她全程遵守节目组的规定吗?可以说,绝无可能,只要稍微出一点问题,或许就会改变节目的走向,这是节目制作组不容许的。
而刘德桦固然在华语地区拥有莫大影响力。然则他的唱功饱受诟病。也缺乏专业音乐素养以及指导学员的能力。不难想象,如果由他做导师,势必会引来无尽的争议和抨击,这是节目制作组不希望看到的,此外和张学友一样,刘德桦的普通话也存在不小的问题,事实上,几乎所有的香港演员和歌手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周杰仑毫无疑问是一名音乐全才。是当前华语地区最具号召力的歌手,除过于年轻或许会被诟病外,他性格方面的极为内向才是最大问题,令人无法想象得出他怎样和张学友、王菲、刘德桦配合默契。
因而四人的到来固然能让《中国好声音》影响力大增,却实在不是一个好的导师组合,何况,邀请四人中的任何一个人担任导师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别说让四人同时留出几个月档期给《中国好声音》的节目录制。
诚然用钱能解决的问题永远不是问题,只要肯砸钱,组建这样的导师阵容完全不存在障碍。可问题是这么做值得吗?答案是显然的,制作出好的节目才是根本。与其在这方面不计成本的砸钱,倒不如砸在更具意义的其它环节。
同样也基于这四点,最终没有邀请罗大佑、袁惟仁、张亚栋这样的音乐人,虽然他们都能很好的指导学员,但在大众中的影响力不够,也难以让节目产生好的娱乐性。
其实李宗盛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人选,他性格幽默,待人和善,熟谙音乐制作流程和娱乐圈规则,不但写出诸多脍炙人口的好歌,更发掘和提携出周华健、辛晓琪、张信哲、莫文蔚、光良、品冠、五月天、梁静茹等在两岸三地拥有极大知名度的著名歌手,身为华语流行乐坛公认的首席金牌制作人以及音乐教父的他绝对有资格担任《中国好声音》导师,甚至可以说,如果他都没有资格,也再没人有资格了。
然则《中国好声音》毕竟是一档内地音乐选秀节目,单论在内地的影响力,李宗盛自然拍马也赶不上刘欢,在确认刘欢已经加盟的情况下,再邀请李宗盛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