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了出来“我还当要用多少东西。怎么还剩了这么多?”
黛玉笑道“五年的人参,十年的人参,药效可能一样么?香料也是这个道理。便是五月摘的hua,和六月摘的hua,也有差别。处理的手法,用料的多少,便该不一样。我要得多些,原是有备无患,便是这个方子不成了,也能换个方子。免得临时来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湘云以往自然也见过黛玉合香。
只是那时候在贾家,原料都是已经挑选好的,自然没有这个问题。此时听得有些懵懂,忙摇头道“原来是这样!现在可能点上了?我瞅见那儿有个博山炉。”
连湘云都瞅见了,黛玉自然也早就看见了。
王家本就以豪富出名,摆放在角落里的博山炉小巧玲珑,做工精致,可谓是博山炉中的精品了。
但是……
黛玉笑道“我如今制的这香,唤作‘岁寒三友’,香炉虽也可,但还是香盘为好。石质最佳。”
一直侍立在一边的均儿忙道“此物是有的。”
说着,便走到门口,去命小丫鬟拿来。
湘云却依然好奇“‘岁寒三友’?可我看你用的材料,可和岁寒三友不沾边呢。难道是紫鹃带着的?”
黛玉笑道“你问四妹妹,她画画儿的时候,用的笔墨纸砚,和她要画的东西有关系么?”
湘云想想,笑了“真是说不过你!快点儿把香燃上吧,也好出题。”
宝钗站在一边,却是一直一声不吭。
她自然是瞅见了,王家姐妹和那陈蓉脸上多多少少都有的几分不以为然之色,知道她们并不相信黛玉的说辞,心中倒是暗暗摇头。
诚然,那些合香的原料,要说十年的檀粉和百年的檀粉能分得出差别来,这个容易相信,五月和六月摘的hua,要是能分得出差别来,这也未免太过离奇了。
但宝钗却并不认为黛玉说大话。
她自个儿藏拙,说是不喜欢huahua粉粉一类,也许说得多了,连她自己都有点儿真心这么认为了。可她看书看得多,对香道也并非全无了解。以己及人,也知道天底下该有那等天赋异禀之人。
之前在一边看着,黛玉用料之繁,早让她心中嘀咕了。
此时听黛玉的解释,香的名称和香盘的要求……仿佛在合香上浸yin许久,造诣极深,就更是让她奇怪。
可她奇怪的并不是黛玉的“吹牛”奇怪的只是……黛玉以往的为人,远没有这么“张扬”!
心里最能肯定黛玉能力的青玉其实也注意到了那几个姑娘的不以为然,其实倒有点儿指望这些姑娘出言讥讽什么的。可惜的是,不管与黛玉不熟的这几位心里是怎么看待黛玉那番〖言〗论的,却是没人提出质疑,反而都是面带微笑的看着这一切。
这倒是让青玉的心里颇有些失望,又有些叹气——到底是大家姑娘的教养啊!
不一时,有小丫鬟拿了冻石料的香盘来,黛玉本就没管她人的想法,一见了便喜道“这个正好。”
当下命人将香盘放在了桌上,一边往香盘上倒调好的香粉,似是应和“岁寒三友”之名,倒成了三分,颇为均匀。倒好之后,因没有带上印模,黛玉又拿了签子,细细调试,如挥毫作画。
青玉在一边看得再次颇为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