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正钗之湘云()
作者:效颦      更新:2024-09-23 03:09      字数:4440
  最近因为改了大纲,和工作的原因,有空都纠结接下来的剧情去了,一时间倒是没空来折腾这个。

  本来想写元春的,但想想隔了这么长时间才再次开张,写个简单点的吧。于是,说湘云。

  &

  史湘云此人,普遍的看法认为她天真浪漫惹人喜爱,身世凄惨但生性乐观,又挺了不起。

  而少数看法则认为她很有心机,天真浪漫都是骗人的。

  我的看法则是,天真浪漫是真的,身世也确实不行,但她的处境,并不算悲惨。

  论据大概也颇为充足。

  最首要的一点,当然是湘云的判词。

  个人认为,同样出现在第五回,红楼判词是较为作者站在作者的角度给予的客观评判,而红楼梦曲,则带有更为鲜明的感情色彩。

  红楼诸钗,湘云位列第五。她的判词里看不到任何批判性的语句——当然也没有什么赞赏性的词句。

  而在曲辞里——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个人觉得,作为提纲挈领的这一回,这一词一曲,实在是没有说反话的必要,也看不出说反话的迹象。

  能得一句“霁月光风耀玉堂”的评价,给予湘云以“有心机”的评价就说不过去。这是和曲辞相悖的。

  同时,这首词也基本暗示了湘云的命运轨迹,那就是,在四大家族未倒之前,湘云其实也并不生在一个容易培养心机的环境。甚至可以说,在红楼诸钗中,湘云算是比较好命的一个。

  为何?

  诚然,湘云父母双亡。但不说黛玉和后来的巧姐等人,如迎、探、惜三春,虽有父母,但父母可尽了父母之责?不尽责,甚至可以说成为了她们的拖累,能说她们的身世比湘云好到哪里去吗?

  对于那个时代的女子来说,婚姻才是她们一生中最重要的大事。真不喜欢,在这方面作梗就行了。就算只是对姑娘家的年纪和婚姻采取漠视的态度,对女儿家来说都是天大的灾难。

  这一点在迎春、探春身上都有极好的体现。

  但是,且看湘云的婚姻轨迹。

  三十二回湘云到贾府,就说“有了人家”。

  四十九回湘云的叔父迁外省大员,湘云到贾府居住,一住数年。

  回数间隔看似颇远,但其实时间间隔不长。都是在元春省亲的这一年。前者是在“端阳佳节次日”,后者以薛蟠挨打为线,应该不超过十月,中间隔了不到半年。而此时湘云不超过十二岁(黛玉十二岁,而湘云比她小)。

  而湘云说亲的人家,按照脂砚斋的“剧透”,是卫若兰。只看红楼梦的起名规则也知道,这必然是一个翩翩佳公子。

  史家为什么在湘云最多十二岁时就给湘云定亲呢?这时候如迎、探等人类似年龄的,都没有半点兆头。又不是打小定亲的类型。

  按照这个剧情线路可以看得出,应该是史家自己在谋求外任,或至少有了这个风声。湘云的叔婶就为她在京城先找好了一个好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