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老太太也有绝活儿(2)
作者:
汉唐风月 更新:2024-09-23 19:25 字数:3186
��要是个xiǎoguǎfu的话,我到时候找刘老八去给你介绍介绍,凑一对得了。”
陌铁生翻了一个白眼,懒得理这个信口胡诌的老不羞,老伴儿都去世这么多年了,我都没找,你狗日的天天跟你的老婆子在我面前秀恩爱也就罢了,这会儿还来刺激我这孤单老头子,你说你这得多坏啊。
刘向福有些发晕,“三婶儿,你来干啥,这选老师呢,你要嫌闷得慌,改天让秀芝陪您唠嗑,mǎ长牌去。”
“福娃子,你三婶儿上来参加那个什么?”“选拔,三婶儿。”刘向福忙补充,您连干啥都不知道还敢往上冲呢。“哦,对,那个选拔,有啥不对的,那个小吴主任都让咱报名了,你凭啥不让咱来,我又没去你家里找门路。”场子中间的老太太不乐意了,你又没说不让老太太报名。
“呵呵,老大娘,你来是准备展示点啥啊,既然来了,就展示给我们大家看看吧。”梁振邦对还待说话的刘向福摆摆手,笑容满面的问老太太。
“小梁书记,我和柱子他妈绣了一辈子的刺绣,用这养活了各自的孩子,还供他们读完了小学和初中,别的不敢说,要是跟我们学了这老人们传下来的刺绣的活儿,养活自己是没问题的。”老太太侃侃而谈,看样子年轻的时候也是见过世面。
刺绣这活儿刘一流知道村里有不少老奶奶们还在做,神农架地处偏僻深山,长期以来处于原始封闭状态,与外界往来不多,民间习俗多保持着固有的淳朴古风和浓厚的乡土气息。独具特色的刺绣便是神农架的一朵充满魅力的民间艺术之花。
只是因为工序繁琐,加上交通不便,卖到镇上也卖不了多少钱,到了母亲这一辈,就很少还有坚持这个传统工艺的了。
“我说大家也别用老眼光来看这刺绣,咱和柱子他娘这段时间,靠刺绣也卖了将近一千块呢,这块儿就是我俩这个一个多星期来共同秀的一幅图,拿来给大伙儿看看。”老太太颇为得意的说道,最近游客来的多,自己绣的枕巾、手帕、鞋垫、枕顶、围腰可是卖了不少钱,儿媳妇对自己那叫一个恭敬。
说着两个老太太就把带来的一卷蓝布拉开,一个圆脸圆身的胖子笑容可掬的坐在正中。
杨奶奶展示的刺绣品非名贵布料制作,而是用比较粗简的各色布料,用多种色线按图案巧妙配色刺绣而成。其色让人看了感觉调浓而不重、艳而不俗、繁而不乱。神农架本地刺绣的内容多材于民间故事,比如杨奶奶她们绣的这副图叫做《一团和气》,一个圆脸圆身的胖子居中而坐,神情温和,传说此人做生意“手气”极佳,因此人们将他视为“吉祥如意”之神长留民间,为的是“和气生财”,买卖顺手。
“大娘,你这副刺绣卖不卖,我出600买行不行。”正在场边照相的一位中年人开口朝场子中间的杨奶奶问,旁边的徐峰登时倒吸一口凉气,虽说两个老太太忙碌了一个星期才做出这么一副绣品,要是都这个价,一个月不得挣2400啊。我这在城里累死累活才600多呢,连两个老太太都不如,心下更是坚定了要回到村里的决心。
周围的村民们也是吃了一惊,虽然最近收入都变多了,可都是靠山吃山,但平时只能挣点儿小钱刺绣也能卖出这个价儿,的确有些意想不到。
“行啊,你想买就卖给你,我正好拿这钱给我小孙子买几身衣服再买个新书包上学。不过,得等我们下场了才行”杨奶奶喜笑颜开的回答,自己的作品得到认可,就是她的骄傲。
“呵呵,老大娘,你们这刺绣工艺真是不错啊,还能创造这么好的经济效益。照我看那,我们小学完全可以开一门手工课,让大娘们来教教学生们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