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既来之,则安之(3)
作者:何常在      更新:2024-09-24 04:45      字数:4663
�甚至厌恶。如此纯真善良的萧五,为何会被兄嫂不喜?夏祥心中暗下决心,他一定要善待萧五,不要让他再受到委屈。若要善待天下人,先从善待身边人和家人始。

  夏去此去南海,但愿会有一番作为。既然夏去无事,相信夏来也会平安。夏祥回到房间,提笔写信,才写了几个字就又放下手中笔,还是等高中之后再写信回家,向母亲报平安的同时,再报喜讯。临行之前母亲也再三叮嘱,让他不必牵挂家中,他从小和母亲相依为命,养成了凡事依靠自己的习惯,也深知母亲的坚韧和独立。若他无事写信向家里报平安,少不得会被母亲责怪没有出息。

  收回心思,夏祥开始安心读书。对每一名学子而言,应试是人生头等大事。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以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是天下百姓之福,从此寒门学子便有了出人头地的机会,也让无数出身贫寒却有才华的士子,多了跻身上层社会之路。虽是千军万马一起涌入一座独木桥,总比无路可走好了许多。

  却说幔陀出了全有客栈,告别萧五之后,一人独自行走在上京繁华的大街之上,忽然感觉到了无边的孤独和无助。她方才冲夏祥发了一通火,只是心中郁积久了,无处释放,恰好夏祥的话激起她的积蓄已久的不满。现在她才深切地感受到了一点,就算她武功再高强再是无人可及,也不可能提剑杀进三王爷王府。

  且不说她并没有确切证据表明爹爹是被三王爷迫害致死,就算爹爹被贬至海南是三王爷授意,也只是再平常不过的朝堂之争。三王爷并非是亲手杀害爹爹的凶手,即使是,她凭借一己之力杀进王府,不出半个时辰,就会被王府亲兵乱刀砍死。

  朝堂之争,本来就有胜有负,既入朝堂,就要有“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襟。

  道理幔陀想得明白,却还是难以咽下心头恶气。只是一时四顾茫然,不知何去何从,她信马由缰,不多时来了一家茶肆,抬头一看,旌旗招展,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好景常在。

  又是好景常在?一路上幔陀见到最多的客栈就是好景常在各分号客栈和全有客栈,全有商行还好,只有客栈,好景常在却是除了客栈之外,酒楼、茶肆、商队应有尽有,生意遍布各行各业,几乎是无敌的存在,不让人记住都难。

  也罢,正好口渴了,先上去喝杯茶再说。幔陀打定主意,要等夏祥安心应试过后,再将宋定娘的书信交与夏祥,以免夏祥会因宋定娘之死而心烦意乱影响了考试,然后她再做打算。

  幔陀系好马,茶肆上有牌匾,牌匾之上左上角是“好景常在”四个小字,中间又有三个大字——安之居,字迹婉转婉约,似乎出自女子手笔,下面却是没有落款。

  “客官里面请。”

  热情俊朗的店小二露出一口好看的白牙,迎了过来,抱拳行了一礼:“客官是要一楼还是二楼三楼,一楼是散铺,二三楼是阁子。”

  “三楼。”幔陀随意答了一句,随店小二进入茶肆。

  说是茶肆,应叫茶楼更为贴切,入门之后,主廊约有百余步长,南北天井两廊皆是散客,三五人一桌,有瓜果零食配茶,也有弹琴的女子婉转歌喉,吟唱李煜的《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沿楼梯上了二楼,二楼依然是百余步的主廊,两侧不再是散客,而是一个又一个阁子。吊窗之外,花竹掩映,垂帘下幕,灯烛荧煌,上下相照,流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