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隐忧(求双倍月票)(2)
作者:雁九      更新:2024-10-03 12:27      字数:3184


  张英能够不顾及非议,贴补日子窘迫的女儿,比寻常老人家强许多。

  兄弟几个说着话,张若霖过来请了。

  原来是张家族长跟他的伯祖父、叔祖父来了。

  这三人跟“宰相房”关系素来亲近,想要见见新姑爷,张英就打发孙子过来请福松过去。

  福松就跟着张若霖去了。

  福松道:“族长不是老大人这一房么?”

  张若霖道:“一直是宗房管着族中事,如今这位族长,是位廷字辈的族伯父……”

  福松点头,这也是汉人跟满人不同。

  汉人讲究嫡长,不管那一支的儿孙是否成才,族长都在宗房传承。

  满人讲究强者为先,家族的领头人不是固定的。

  不过这种宗族的制约,只限于对寻常族人。

  像张英家这一房,出了大学士,儿子辈如今也是出了双进士,那所谓族长,对这边也只有客气的。

  果不其然,到了客厅,福松就见到三个老爷子。

  那位族长辈分不高,可年岁跟张英相仿,跟其他两位也差不多。

  张英的兄弟是四姑娘的亲大伯跟亲叔叔,对着宗亲侄女婿虽有礼,可也端着长辈范儿;族长这个平辈,虽也年过花甲,可见了福松,就很是客气了。

  福松这样的品貌,实没有什么可挑剔。

  十九岁的四品官,这入仕的起点,就已经是许多人一辈子熬不到终点。

  更别说他还背靠着皇子姐夫。

  福松十六岁出仕,如今当了三、四年差,这接人待物,就不是张若霖这样的书生能比的。

  不管这几位提及什么,福松都能接上。

  他的话不多,可只要提及一个话题,不管是黄淮治理,还是圣驾南巡,或是去年江南盱眙三县水灾等,都能说言之有物。

  这样的谈吐,就是大家气象么?

  张家几个族人打着眉眼官司,各有思量。

  早先都说满人不爱读书,即便这位新姑爷顶着八旗举人的身份,也没有几个人当回事。

  眼下瞧着,还真不是草包。

  他们言语中更客气几分。

  张英看着福松,想着京城风气,茶馆酒楼,各种扯闲篇,什么国家大事、王公阴私、大臣内院,没有大家不念叨的。

  这样的氛围,别说是出仕,就是没出仕,消息也比外头的人灵通。

  这样的风气,这些年有往民间蔓延的趋势。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眼下的朝廷毕竟跟前朝不同。

  旗人议论国事是扯闲篇,民人议论国事呢?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要是说过了,就有居心叵测之嫌。

  张英看了眼族长族侄子,还看了眼长孙。

  回头要跟族长提及此事,约束好张家子弟,谨言慎行,专心举业,莫提国事,省得轻浮招祸。

  还有京城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