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厘清旧事(3)
作者:炎宗      更新:2024-10-03 16:05      字数:3524
�曾经使用过一个名称“王竹虚”而得来。王竹虚此人,与岭南画派高剑父有过交集。

  在高剑父的描述中,“王竹虚,名怀,又名若怀,先世客游至粤,遂着籍番禺。其父颇有资产,竹虚少孤,为其戚所吞没,性旷达狷介,隐于画,笔法兼南北宗。品格高妙,前人佳构,经目即能背写乱真。所居仄陋,容一榻,支一竹桌,夜中歌呼灯下,与有得,取笔布纸,簌簌疾写,寻丈之图,须臾以成。”

  高剑父认识王竹虚时,年仅十来岁,曾经请教过王竹虚绘画。

  也就是说,金玉子与高剑父没有师徒名分,但有授艺事实!

  两人交往时间并不长,大约两年,1895年左右,王竹虚突然离开故土——据高剑父回忆,王竹虚临别前对他说去龙虎山修道!

  多年以后,高剑父见到一幅落款金玉子的《青绿山水》,风格很熟悉,他认为金玉子道长就是王竹虚。究竟是不是,谁也不知道。

  高剑父坚持金玉子就是王竹虚,还有另一个理由。

  那就是王竹虚在1900年左右,以“王根”字“竹虚”的名号,教授了另一名弟子赵浩公。

  此人被誉为“民国赝品第一人”!

  赵浩公,名秀石,号牛口,又号浩公,斋名有“无所容居”“山南画舍”,粤东台山人。

  赵浩公精鉴赏,善临摹,广东国画研究会创始人之一,曾任国立中山大学教授,又任教于广州市立美术学校。

  有兴趣的可以查查赵浩公资料,四十年代赵浩公所作仿品——元代画家钱舜举的《梨花图》,直接将东洋人蒙混过去,并当成珍藏!

  赵浩公于1947年死于家中,死因不明!

  卢灿极其怀疑,宗越就是赵浩公的弟子!金玉子的徒孙!

  卢灿甚至怀疑,当初与裴锦圣交手切磋铸铜工艺的“金玉子道长儿子”,极有可能就是赵浩公!

  小盂鼎被盗发生在1908年左右,当时,赵浩公二十多岁的年纪,裴锦圣十八岁,两人算是年纪相仿。赵浩公1900年左右追随收赵浩公为弟子,传授衣钵,1908年,赵浩公的做赝功底,差不多已经大成……时间上对得上啊!

  “金玉子道长儿子”一说,来自张博驹张老之口,可能张老也不知道具体情况,毕竟,朱飞仙收张老为弟子时,“金玉子的儿子”已经离开袁家,老爷子并没有见过其人。

  甚至赵浩公的去世,都透着蹊跷!

  三四十年代,赵浩公曾经开山南画社,广授门徒,宗越很可能是这一时期拜入其门下,最终被选为衣钵。

  当然,这些都是卢灿的推测,还需要验证。

  至于这幅袁世彤所藏《王会图》为什么会落在宗越手中?

  金玉子作为袁世彤门客,袁家衰落,他弄到这么一幅画作,很难么?

  卢灿这么一琢磨,手自然而然停顿下来。

  “嗨!阿灿,想什么呢?”王老爷子喊了一声。

  “哦,不好意思!”卢灿抬头朝王老笑笑,眼睛却盯着宗老,“我没想到,这幅画作竟然是金玉子道长装裱的,有些惊讶!”

  卢灿故意抛出金玉子这一话题人物,目的嘛……试试宗家人的态度。

  王老率先“上当”,“哟?你也知道金玉子?这人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