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三家分智(2)
作者:炎宗      更新:2024-10-03 16:08      字数:3343
秋’和‘战国’两个阶段?直接用东周称呼不好吗?‘春秋’和‘战国’的名字怎么来的?另外,有关‘春秋’和‘战国’的时间划分,又该如何推算?”

  为什么会有“春秋”“战国”这一说法?“春秋战国”的时间如何界定?

  卢灿心底已经在mmp!不知道自己哪儿得罪他?

  公开课的现场问答环节,一般情况,没人会提过于刁钻的问题,因为对方回答不上来的话,会很尴尬;回答者即便知道答案,也需要逻辑整理的时间,这会造成冷场,相当不礼貌。

  李约瑟的这一问题,绝对刁钻,在八十年代的欧美汉学界,百分百是个大难题!

  欧洲人的史学研究中,更注重“耶稣纪年”也就是“公元纪年法”,因此,中国人习惯使用的“年号纪年”,一直是欧洲史学研究者最为头疼的事,春秋战国这段历史,更是“顽疾”般的存在。

  现场鸦雀无声,大家都盯着台上的年轻人,看他怎么回答。

  卢灿将面前的演讲稿合上,又扶了扶麦克风,这些,都在为他思考答案争取时间。

  大约三五秒后,他终于笑着回答道:“在回答约瑟教授这一问题之前,我先要指明一点,约瑟教授刚才的问题中,有一点小瑕疵。”

  咦?竟然认为李约瑟教授的问题本身有瑕疵?

  这是反击?台下一下子轰然热闹起来。

  今天听课的年轻人,哪一个不是自诩天才、心高气傲之辈?卢灿的这种“反权威”,顿时让这帮年轻人起哄,哨声四起,还有不少学生大喊,“哪儿错了?”“对啊,约瑟教授的问题哪儿错了?”

  台下第一排的几位教授,同样面面相觑,杜希德更是乐呵的掩着嘴偏头跟李约瑟教授笑道,“这小子,报复心很强啊!哈哈,反击来了!”

  李约瑟苦笑摇头,又站起身,“请问,我的问题,哪儿出错?”

  “东周经历二十五王,周赧王姬延去世,时间点为公元前256年,东周灭亡,也就是说,周朝在公元前256年已经不存在。”

  “战国时代结束的标志,却是秦王嬴政灭齐,统一六国,时间线为公元前221年。”

  “相差35年!”

  “由此,不难看出,春秋战国不等于东周。”

  “因而,约瑟教授刚才将‘东周分为春秋、战国两个阶段’的说法,略有瑕疵。”

  李约瑟翻了个白眼,偏偏又无法反驳——东周分春秋、战国,这是史学界约定俗成的说法,但是如果从时间上考证,这种说法确实不够严谨。

  老家伙摊摊手,转身朝身后的学生微微鞠躬,做了个歉意的手势。

  这是认同了卢灿的说法。

  学堂内掌声一片。

  卢灿也借助这一问答,逐渐厘清脑海中的思路,等掌声停歇,他微笑着继续回答。

  “春秋、战国,这两个历史阶段的词汇,毫无疑问,与孔子所编撰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春秋》,以及另一部重要的史书合辑《战国策》,有着直接关系。”

  “《春秋》一书,记载的是从鲁隐公元年即公元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即公元前481年间各国大事。由于它所记历史事实的起止年代,大体上与一个客观的历史发展时期相当,所以后代史学家便把《春秋》这个书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