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变废为宝(2)
作者:
炎宗 更新:2024-10-03 16:09 字数:3106
香江或者澳门、北市,还有这种合适人选吗?”
这个人选确实很重要。
虎园博物馆最合适的是张博驹张老,可惜张老八十多,身体不太好,经不起折腾,卢灿还指望张老长命百岁呢,可不敢让他来伦敦。
还有一位较为合适的人选,就是张鼎臣。
可张鼎辰与虎博只是合作关系,并非下属,而且张鼎臣有自己的店面需要打理。
他儿子张润泽倒是在虎博工作,可是张润泽修复手艺不错,缺点在于鉴定方面差点,更何况,虎博那边缺人缺的厉害,卢灿不打算从虎博抽技术骨干过来。
饶老对港澳台的文博圈比较熟,因而,卢灿求助到他这里。
饶老爷子一面对卢灿的做法啧啧感叹,一面又觉得这位卢家少爷在对待古董文物方面过于“痴”了,心态有点问题。可是,反过来一想,如果没有这份“痴”,又怎能短短几年内做出虎博这种规模的博物馆?香江藏家万万千,有杰出成就的又有几人?
“既要懂古籍字画鉴定,又要会急救修复……”饶老嘀咕着,想了会,还真琢磨出几个人选,“北市的文哲生,你认识吗?退休前是北市辅仁大学的教授。”
这个人卢灿还真没听说过,有些疑惑,“这位文……先生,今年多大年纪?”
“跟我年纪差不多。”饶老微微一笑,向卢灿介绍道,“文生是名门之后,文震亨的十二世孙,香山帮的传人。文家家学渊源深厚,我也是偶然情况下,才得知他在文博方面的成就。”
晕!这位文哲生的背景,真够深的!
文震亨是文征明的曾孙,作家、画家、一代园林设计巨匠。
他所着的《长物志》被誉为“雅人雅志”,品评研究室庐、花木、水石、禽鱼、书画、几榻、器具、位置、衣饰、舟车、蔬果、香茗等物品的优劣以及陈设摆放。
特别要说一句,此人颇有节气,清军攻占苏州推行剃发令,他先是自投于河被家人救起,后绝食六日而亡。
至于香山帮,并非帮派,是因为苏州吴县香山地界,出能工巧匠,小圈子非常封闭,技艺概不外流,因而业内人称之为“香山帮”。
这个香山帮可不得了,其祖师爷为唐代的“塑圣”杨惠之,中国古代历史上少有的见载于史书上的着名雕塑家,在当时有着“吴道子画、杨惠之塑”美誉。
杨惠之流传下来的作品不多,目前只有甪(音鹿)直保圣寺中残存的九尊罗汉,据说是他的手作。不过,他独具一格的融汇张僧繇绘画风格的雕塑工艺,却有幸传承下来,形成后来香山帮木雕绝技。
香山帮扬名天下,则起于明初着名的匠作大师蒯(音快三声)祥。
蒯祥是京师故宫、五府六部衙署、裕陵等建筑的营造者,后被朱棣拔擢为“工部侍郎”,成为天下百工的总领头,连朱棣皇帝都要称呼他一声“活鲁班”。
文震亨出生于江南望族文家,文征明的曾孙,少年时就对园林建筑产生浓厚兴趣,拜师香山帮着名建筑师孙壁居。
孙壁居并非普通木匠,他的爷爷孙克弘是明代着名画家、藏书家、檀木雕刻家,官至汉阳知府。因而,孙壁居从小学得一手的锛凿斧锯的手艺。
后来孙家衰败,孙壁居一脉,投靠文家成为门客。
文震亨从孙壁居手中得到香山帮的衣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