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急救思路(2)
作者:炎宗      更新:2024-10-03 16:09      字数:3075
当时这幅画作就出现了“掉渣现象”。万般无奈之下,他们邀请了东洋书画名家、刻版大师杉崎秀明,对这幅画作进行急救。

  杉崎秀明认为这是是顾恺之真迹,用席装自然也就很符合“魏晋之风”,因而将这幅画作,上了这种装裱方式,并且使用了当时东洋很流行的明胶。

  诸不知,他的这种做法,为《女史箴图》带来严重的二次伤害。

  卢灿对于去明胶、抽席装和衬底,都没意见,但是,他对抽掉席装和衬底之后,如何让已经明显破碎的画面得以“固化”,存有疑问。

  文哲生和王季迁两位老爷子,给出的建议是在画作的背面上玉米浆糊,费仲联也表示赞同。

  卢灿是高手没错,可不代表他什么都厉害,在文物修复上,他的眼光未必有王季迁老爷子高,手段和技巧上,未必有文哲生、费仲联强。

  用玉米浆糊做画面的底子,他还真没这么玩过,故而有些担心。

  “你放心,文哲生和费仲联既然说行,那就一定没问题。”王季迁老爷子笑笑。

  卢灿不是“百事百通”,显然更符合年轻人的形象。对于卢灿,他印象非常好,既然对方有不了解,他也不吝于传授一些经验。

  他笑着拿着筷子,点了点面前的烧麦,“面粉浆糊适合为纸片打底,吸水性不错,粘度也合适;米粉浆糊粘度强,适合为古籍善本做背脊装帧和封面封底装帧;蒜汁适合瓷器、玉器的粘合;洋葱汁和肥皂,适合青铜器和锡器补漏……这些,你应该也很清楚吧?”

  卢灿朝老先生拱手致谢,有些他知道,有些还真不知道。

  学问无处不在啊!

  “你们在聊今天的急救手术?”旁边响起杰西卡清亮的声音。卢灿与王老的谈话,用的都是粤语,罗森根本听不懂,本能的,她觉得实在讨论今天的急救工作。

  对方要全程参与所有置换回来展品的修复工作,没有隐瞒的必要,卢灿点点头。

  罗森来了兴趣,抬手追问,“你们准备如何急救?能简单介绍一下吗?”

  人们很喜欢将修复古董、艺术品工作,形容成“动手术”,事实上,大多数文物修复工作,都要比做一台手术,更复杂!

  被一截为三的《女史箴图》唐摹本,需要急救,也就是让它的状态不能恶化,便于安全运送回香江,在虎园博物馆,还有一台更大的“手术”等着它。

  可是,即便是急救,也绝对比一台大型手术还要复杂。

  “整个修复过程,有无数的难题需要克服,最能考验修复水平也是最难的,有五点。”卢灿竖起一只手掌,“你明白这五点,也就明白我们如何修复这幅画作。”

  “第一,要去掉大英博物馆当初急救时,涂在画面表层的明胶……”

  “明胶为什么不能用?有什么后果?”没等卢灿说完,罗森立马追问。

  卢灿瞥了对方一眼,这个女人在修复方面,几乎是白纸一张,向这种人介绍专业知识,非常难!他试着用最通俗的话来说明,“明胶是一种工业胶水,常常用作纸浆添加剂,有很强的亲水性,涂抹在帛画上,不仅会加速绢帛的脱水,还会在画的表面形成霉斑。现在这幅画上的霉斑,百分之八十是明胶惹的祸。”

  罗森回忆了一下《女史箴图》,画面上密密麻麻、大小不一的霉斑,让她不由自主地打了个寒颤——她与卢灿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