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鱼和鱼饵()
作者:炎宗      更新:2024-10-03 16:10      字数:3369
  如果只是一本五十年前的册页,当然证明不了什么。

  不过,有了这件正方体木箱,就能证明,西村与山中商会,一定有关系。在木箱的右下角,有一朵压印的风叶草痕迹,山中吉兵卫家族徽章,后来成为山中商会的店标。

  西村费半天劲,搬出这件带有山中商会标志的木箱出来……要说两者没关系,卢灿是不信的。

  卢灿故意歪着脑袋,看了眼徽章店标,一副诧异的表情,“哦噢,竟然是山中商会的旧藏?看来,真没有辜负我的期待呀!”

  “维文先生也知道山中商会?”西村有些诧异。

  卢灿笑笑,“听我的老师,说过一些有关于山中定次郎的事迹。”

  因为山中商会曾经倒卖过很多见不得光的物品给很多东洋博物馆,这些博物馆怕担上风险遭追索,因而,在东洋文博圈,几乎很少有人会提及这家商会,博物馆更是闭口不谈。

  这种情况三十年后也是如此,作者君曾经有一次去京都,在一家骨董店聊起山中商会和山中定次郎,结果,那位四十多岁的老板竟然对两者一无所知,不像故作不知的那种。

  这种掩盖真实历史的事情,东洋人没少干,久而久之,就无人知道真相。

  好在,还有中国人记得。

  “维文先生的老师,一定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人呐。”西村原一郎眼神闪烁,看看卢灿后又点点头,“您猜得没错,这确实是一件来自山中商会的艺术品,要打开看看吗?”

  “当然!”卢灿靠在柜台上,挑了挑眉。

  木箱是木条插栓式,一根钉子都看不见,全是榫卯,结构颇为精巧,这是东洋三四十年代特有的木箱。这种包装模式,后世备受称道,不少哈日学者认为,这是东洋工艺师独具匠心的设计。

  只能表示呵呵。

  东洋人这么做,可不是为了什么独具匠心,而是为了省金属!

  至于省下来这么点金属干嘛用?

  东洋缺资源,各种金属资源都欠缺。三四十年代,为制造战列舰,不惜派出专门的贸易队伍,在北美收购各种废旧金属。现在明白省下来金属干嘛用的吧!

  插栓取下,顶板揭开,西村双手抱出一件高约三十厘米的物件,外面包裹着一层层的报纸。

  从造型上猜测,应该是瓷器或者铜器,而且是圆腹的“尊”或者“瓶”之类的器物。

  一层层报纸揭开,果然是一尊铜器,学名叫做“洒金天鸡尊”。

  “洒金”是一种金饰工艺,其特点就是在器物表面,留下一块块不规则的金色斑块或斑点,非常华丽,多为皇家用品所用。

  “天鸡”为古代吉鸟,自古即为吉祥的器用装饰题材。早在南朝,任昉的《述异记》就有记载:“东南有桃都山,上有大树……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则鸣,天下鸡皆随之鸣”。

  明清以来,以天鸡为形廓铸造的仿古铜器,经常被用作皇室贵族陈设风雅之器。

  这件洒金天鸡尊,为一体式铜铸,形制颇为奇巧,尊口外撇,束颈处,置一对贯耳,鸡腹为尊腹,下承高圈足,气势昂扬。

  尊口沿正面刻“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楷书款。

  这是“虚款”,其风格为典型的顺治康熙铜器风格,皇家贵族赏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