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金融秃鹫(2)
作者:炎宗      更新:2024-10-03 16:10      字数:3268
  尽管三家机构的联合新闻发布会,新闻相当劲爆,不过,无论是大华银行还是菲利普斯基金,都算不上伦敦金融市场的“超巨”,发布会的新闻只能如石块投入池塘,一圈圈向外扩散。

  在比伦敦早七个小时开市的香江金融市场,已经乱成一锅粥。

  八十年代初,香江金融市场与伦敦联系最为紧密,其次是纽约,再次是东京。这次突发性的金融波动,又以伦敦最为暴烈,因而,香江金融市场的慌乱,可想而知。

  看衰港纸前途的浪潮,如同海啸般袭来。

  尽管已经有周末的缓冲,可是,港币兑美元的汇率,依旧直接跌破9:1,闭市时,港币汇率对美元,创下17%的跌幅,为9.08:1。

  钱不值钱,存在银行干嘛?

  一时间,香江多家银行面前,排起长长的取款或者汇兑的队伍。与卢灿关系密切的大华银行、九龙银行、新鸿基银行,也不能幸免。

  其中,又以新鸿基银行,处境最为危险。

  年初的几次会谈中,冯金喜希望卢灿入股新鸿基银行,双方因为对银行的估值存在较大的分歧,最终作罢。但是,不死心的冯金喜再度提出合作方案——由他主导联合百利达、美林证券以及德银投资,组建“option”(期权)共同基金,抗衡英伦在香江的几家老牌资本。

  期权共同基金组建三个月,一直是新鸿基证券在负责操盘。

  冯金喜一直以“短线之王”着称,因而,期权共同基金几乎都在操作短线,于是,突如其来的爆仓,让他的团队,全都懵了!

  他需要巨量资本,用来补仓!

  短短七八个小时,他给卢灿打了至少五六个电话,相信他同期也没少给布鲁格和安托万去电话。可是,短时间内,谁能给他补仓?

  百利达和美林证券,可不是布鲁格和安托万的私人金融机构,私人关系再好,也不会在这个时间贸然答应他,更何况,他们两人还受到管理层和董事会制约。

  唯一能救他的,貌似只有德银投资。

  可是,卢灿原本就对他的新鸿基银行,虎视眈眈,又怎么会轻易答应?

  股市上的巨亏,也许还有机会挽救,可是,近二十家门市前的挤兑潮,他冯金喜又该怎么面对?要知道,新鸿基银行的储户存款,近八成都被用于新鸿基证券的股市、期货投资。

  他到哪儿找钱支付给那些储户?

  此刻,冯金喜正坐在德银投资总裁安德烈的办公室,眉头不展,香烟一根接一根,房间内烟雾缭绕。烟雾中,能看见他的两鬓,发色如雪,真真的一天急白头!

  安德烈与冯金喜的关系还不错,但绝对没有到“替对方填坑、背锅”的地步!

  更何况,来自伦敦的命令是“暂且作壁上观”。他是一位职业经理人,首先需要考虑的是德银投资的利益,那点喝酒泡吧的友情,在利益面前不值一提,因而,在对方“堵门”之时,第一时间就表明德银投资的“现状”——

  “冯先生,德银投资的账面上,真的没有资金!”

  “你应该听说过,维文先生此去伦敦,洽谈成多个项目,总投资额超过贰拾亿港币,还有几个项目在谈。投资的钱哪儿来的?都是从德银、大华几家公司账面抽取的。”

  “我现在都愁着呢!”

  “德银投资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