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
***点点头。
八十年代全球物流基本上都是这么干的,包括横穿铁幕两侧的民间商贸,都采用这种方法。
“这会不会很浪费时间?”卢灿追问一句。
肯定的呀,除了申请航线、出入关、等待排班等等,耽误个十天半个月一个月的,非常正常。
***再度点点头,有些明白卢灿的想法。
“新加坡新加坡地理位置优越,堪称东西方航运的门户,这是地理优势。”
“更重要的是,新加坡与东西方各国的关系良好,无论是海航还是航空线路,建设起来也不存在太多的困难,基本上可以做到覆盖亚洲各大港口以及航空港城市,这是政治优势所带来的航线优势。”
“还有一个优势,那就是,柔佛航空和新世纪航业,可以承接来自欧美的快运业务,能保证以最高的效率,将货品送达客户手中。”
***一怔,可不是嘛,柔佛航空和新世纪航业,卢灿都是大股东。
只听他又说道,“我的目标是以新加坡为东西方物流集结点,对接或者说联合东西方各国物流公司,组建一个横跨太平洋和印度洋的物联网。”
不经意中,卢灿又冒出新名词“物联网”。
好在***没太注意,他这会儿正扣着下巴,满脑袋都是卢灿所说的“海空立体物流园”,貌似还真的很有前景!
七八十年代的新加坡政府,一批官员能力非常强,也很有责任心,***就是其中代表。他马上就从卢灿介绍的这一个项目琢磨开来,琢磨什么呢?自然是这个项目会给新加坡带来什么!
直觉告诉他,这个项目肯定有搞头,但经济效益和影响力究竟有多大……他不是专业人士,不好评估,需要贸工部经济与战略司来研究。
如果经济效益和影响力真的能达到一定级别,这家专业级物流园肯定要国家管控,至于卢灿……可以参与投资,参与部分管理,但想要成为大股东,不可能!也不现实!
这是***的真实想法。
喏,这就是官员,刚刚还“卿卿我我”,这会就“大局为重”!
事实上,卢灿此行也没想着“控股物流园”,这个项目原本就不是一家企业能完成的。
所以,他今天的行为,就是抛砖引玉,让新加坡政府上钩。
为什么要煞费苦心?
答案很简单,卢家既然打算将新加坡作为另一个基地,自然要争取在新加坡政府机构面前,体现卢家的重要性和贡献值。
裕廊石化工业园是新加坡人自己搞的,卢家所谓的贡献也就是为园区建设提供大华银行贷款,以及几个项目,只能算锦上添花,还不足以引起特别重视。
于是,卢灿想到后世新加坡工业兴盛的另外两根支柱——新加坡国际物流园和新加坡科技园。
科技园主要针对硅产业,目前还不太适合,可物流园就很适合提及——历史上,新加坡物流园是在1985年小李总理担任贸工部长后,组织经济与战略司弄出来的成果。
1983与1985,时间仅相差两年,新加坡政府应该能接受。于是,卢灿此行新加坡,将这一想法当着***的面说出来。
为何不是直接建议,而是以自己投资做项目的名义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