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误打误撞()
作者:
炎宗 更新:2024-10-03 16:12 字数:3416
霍正廷对斗门镇很熟悉,霍家与斗门镇有着特殊的情感——早在五十年代,斗门镇城外的一处野码头,就是霍家向国内输物资的登陆码头。
因此,霍家一直将斗门,视为家族的发迹之地。
早几年前,霍老就捐资将这座野码头改造成客货两用码头,并委派家族干将袁玉伟——霍老的大女婿,担任斗门码头公司总经理,负责指导运营。
今天,这座码头已经成为珠江口最大的货柜码头,也是珠三角地区重要的商贸集散码头。
因而,从高佬明口中得知具体进货信息后,霍正廷直接告诉卢灿,不用麻烦高佬明和卷毛陈,自家就能搞定这件事。
那感情好啊!
如何酬谢卷毛陈和高佬明,卢灿交给阿木负责,便没再过问。
他不知道的是,阿木在付给卷毛陈和高佬明几百港纸后,还顺手塞给两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谢三顺的联系方式。
谢三顺是卢灿当年混和字堆时的同伙,很早就被卢家安保队伍招安,专门负责处理灰色物品的出入境,同时还负责为虎博搜罗古董古玩。
阿木觉得这两人及其背后的市井力量,也许能帮到谢三顺,便有了此举。讲真,阿木绝对是随手之举,他自己也没想到,新三顺等人与羊城本地市井势力结合,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后面有故事,与他们相关。
斗门镇,此时的正式名称叫斗门人民公社。
这座珠江入海口的小镇,在历史上很有份量,早在宋初年,宋朝魏王赵光美的子孙,就在这里安家落户,也就是现在的赵公祠位置。南宋时期,闽越大开发,斗门更是宋朝都司巡检驻地。
都司巡检是朝廷重要的地方武装力量单位,就地掌管缉捕盗贼,盘诘究奸,维持治安、海巡靖边、查抄不法商贸等职责。明清时期的都司巡检驻地旁边,往往设有“墟市”,以便于朝廷掌管边贸交易,斗门镇内,就有着古老的“斗门墟市”。
因而,在斗门镇,经商的传统,历史悠久。早在十三行盛行两广时,斗门墟就是重要商贸地,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清朝国门大开,斗门墟迎来空前繁荣,此地的海船,不仅能直达香江、澳门、澳门、江门、石歧、广州等地,更有甚至能直达南洋各国。
清末民初的斗门,迎来它的辉煌时期,这里云集了欧洲各国商贾、传教士,正因为外贸兴盛,西方各国,将其当成深入中国的桥头堡。
为此,加拿大建筑工程师嘉理慰,法国教士耿其光、孤里花,比利时传教士纪励云等西方人,在斗门镇传道讲经的同时,筹集资金,新建一条融汇东西建筑风格的斗门古街。
斗门古街,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整的“骑楼”街区,非常罕见。
霍正廷每年都要来斗门两趟,对这里不是一般的熟悉,更何况还有常驻在这里的妹夫刘玉伟。
闲话一句,霍家的女儿不少,可是,有谁知道女婿的名字吗?
别说霍家女儿都没出嫁,那是不可能的!主要原因还是霍家女儿和女婿,都极其低调。
2012年郭霍结婚,一位名叫刘泽仪的女子出席,一亮相就惊艳了无数来宾,她就是霍老的外孙女,母亲是霍丽娜,父亲则是兴业堂干将刘玉伟。
刘玉伟与霍家二公主,是去年下半年举办的婚礼,非常低调,双方父母见面,简单吃了个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