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0章 会面郑家()
作者:炎宗      更新:2024-10-03 16:14      字数:3944
  受国际金价影响,香江金价继续缓慢下跌。

  香江贵金属交易市场,卢家和郑家联合,从12月5日周一开始,收紧原金的市场供应,卢家的日出货量控制在1500克以下,郑家则直接将供应线设置在800克。

  香江两大黄金供应商,都腰斩日供应量,让香江金价跌势受阻,甚至短暂回暖,不过,终究难改大盘,在一周后,金价跌出400美元每盎司。

  黄金市场的寒冬,就这么突兀地到来!

  此时,谁也不会想到,这次黄金低迷,能持续长达十八年!尽管中间出现过87年黄金热的小高峰,事实上87年黄金热,最高点也才487美元每盎司。

  有金融学家,将此后的十多年,称之为“黄金迷失十八年”!

  也就是说,黄金没得价值了。

  截一段哈佛大学经济研究者富朗克的研究数字,好让大家理解这段几乎没什么人关注的黄金迷失历史。

  金价从1980年1月20日的历史高位850美元计,到 1988年年底,美元金价已跌去62%。在亚洲经济最发达的东洋,若以日元计,这十年的金价跌幅最历害,达75%。

  在这十年内,美国的通胀率升幅共达90%,以低通胀率见称的东洋也在20%的水平,而黄金的这段走势说明它没有抗拒通胀的能力,黄金不仅不能增值,反而赔钱!

  至此,黄金从“保值商品”名录上,彻底除名。

  八十年代的黄金发展过程,又衍生出两大社会效应,带着黄金继续坠入九十年代深渊。

  其一是,“黄金是垃圾”的观点,已经不仅仅是个人观点,已经影响到国家外汇储备。

  其二是,华约的崩塌,导致美元强势,“现金为王”的观点甚嚣尘上。

  这两大观点,相辅相成,最直观的后果就是“美元横行霸市,黄金无人问津”!

  很多国家的外汇储备,不再以黄金为平衡美元的工具,而是直接选择美元储备为主体,由此引发国家倒卖储备金风潮。典型的例子是1990年苏盟一次性倒卖18吨黄金;1991年英国央行一次性出售27吨,换取美元;精明如瑞士央行,也在三年内估售一千三百吨左右黄金。

  最严重的莫过于1999年,全球各国央行及重要大银行,合计倒卖黄金三千吨,这给金市带来灾难性影响,金价跌至251.9美元的二十年历史最低价。

  哈佛大学经济研究者富朗克在研究“金价沉沦十八年”时,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黄金无用,是美联储有组织有计划的在全球范围内的行动。

  他认为,黄金在八十年代的波动,可能属于市场供需不平衡,但是进入九十年代之后金价的变化,绝对与美联储推行“全球唯一强势货币”的美元政策,有非常直接的关系——将黄金踩入泥潭,美元就成为唯一的全球货币!

  那么,黄金是什么时候翻身的呢?

  911事件,让全球很多国家、很多机构,突然意识到,美国并非天堂之国,“美元唯一”并不保险,于是,各国央行又开始转入“吸纳黄金”的政策当中。

  2001年,黄金价位一举突破到1032.55美元每盎司。

  此后,黄金的寒冬退去,它的身上,再度闪现原本的辉煌色彩!

  这十八年中,没人能知道,香江卢氏家族悄无声息的吸纳了多少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