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南越墓展(2)
作者:炎宗      更新:2024-10-03 16:16      字数:3465
文王发布命令的官印。

  这枚行玺的出土,是对墓主人身份的最好认证。

  展览中,还有着大量玉器,其中,十一套组玉配饰、五十八件玉剑饰等都是汉玉中的重大发现。

  此次展品中,不仅有中式传统文物,还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发现,譬如古波斯银盒、蓝色平板玻璃牌饰等,也在这次展出中亮相。

  这也是其它秦汉墓葬中,几乎没有的。

  由此也能推断出早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

  正因为此次展览的珍稀,才导致南越王墓随葬品展览的消息一公布,震惊三地,继而波及全球。

  台北到来的团队,可不仅仅是国史馆,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国图馆、史料馆以及各家高校,几乎都有专家代表,来港研究——此时的弯弯,学术研究氛围很浓厚,还是个做学问的地方。

  毕竟,秦将赵佗,据岭南而自立,这段历史,虽有文字记载,但一直影影绰绰,含含糊糊。这次展览,绝对是揭开秦汉之交,岭南文化、政治、军事的重要平台。

  不仅弯弯学者,东南亚及欧美的汉学研究者,也向虎博发来共同研究申请。更有不少汉学家,自费来港,希望第一时间亲眼目睹“南越王朝”的真实历史。

  更让卢灿没想到的是,本次展览,不只是业内人士关心,香江市民对这次展出,似乎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热情。

  原本卢灿还有些不理解,李林灿一解释,他就懂了。

  原因很简单——地理位置上,香江正处于南越王朝的核心管辖范围内,因而,此次展览也算得上香江本区域的一次历史展览,香江市民同样与有荣焉!

  如此轰动的展出,为什么能落在虎园博物馆的头上?

  粤省博物馆,展不了吗?

  这其中,一部分是卢灿的“钞”能力在作怪。

  另一部分原因……不好意思,粤博还真展不了!

  南越王墓的正式发掘时间为1983年8月23日,之前的工作进度并不快。

  去年9月中旬,李林灿带领一大批虎博的员工加入,组建成羊城文管会、粤省博物馆、社科院考古研究所、虎园博物馆等四家机构组成的联合考古队,可谓兵强马壮。

  人只是一方面,钞能力才是关键,有着卢灿的资助,挖掘速度进展飞快。

  墓葬品的出土,是需要维护和修缮的!

  粤省博物馆和羊城博物馆,很明显没有修缮维护的能力!

  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倒是能修缮保护,但是,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在京师,路途遥远,这些文物多耽搁一天,就多一分损坏的危险。更何况,修缮、维护这些墓葬品,可是要花大把的钱的!

  所以,戴静贤代表卢灿出面,提出“虎园博物馆愿意免费承担这次墓葬品的修缮维护工作”!同时,卢灿愿意捐赠两百万美元,在象岗筹建“南越王墓博物馆”!不仅如此,虎园博物馆愿意承担,相关的国内专家组针对南越王墓的项目研究经费!

  连环三击,可谓诚意满满。

  所以,联合考察组在商议之后,将戴静贤的提议,提报给省里及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很快,批复下来,上面同意这项协议,不过,还是协议中还是明文规定,等“南越王墓博物馆”建成之后,虎博运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