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又进一步()
作者:
炎宗 更新:2024-10-03 16:18 字数:3346
1935年至1945年,全欧洲大约五分之一的艺术品,曾被德国染指。
德国吞并奥地利后,德军抢夺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后藏在维也纳的32箱珠宝;波兰投降后,只用了半年左右时间,德军就接收了波兰所有文物;入侵法国之前,德军就已经制定好了文物抢夺目录,他们几乎搬空法国卢浮宫的精华;卫国战争期间,苏盟共有400个博物馆、2000个教堂和4.3万个图书馆被德军洗劫,最着名的莫过于“琥珀宫”,连地板都被德军撬走,至今下落不明!
同样,随着比利时、捷克等国被占领,这些国家的艺术品,也遭遇大规模有组织的劫掠。
这场由国家机器背书的有组织抢劫,造成的损失无法精确考证,学术界普遍接受的说法是:被抢掠的艺术品至少有65万件,种类涵盖油画、雕塑、素描及珍贵图书。
事实上,真实数目有多少,没人清楚,估计当时德国人自己也没搞明白。
随着德国战败,这些艺术品又遭受一次劫难。
它们中仅有极少的一部分,被原属国家索要回去。
还有一部分被占领国夺走,譬如苏盟在德国先后抢回一百多万件艺术品,350万册的书籍,以及三公里长的档案资料。同样的行为,美国和英国的军队也做过,抢走的艺术品数目不明。
不仅如此,战争所造成的破坏、可耻的抢夺、贪鄙者的无耻,让难以计数的艺术品,在漂泊流浪的过程中,面临被损毁、掩匿、私自吞没的处境。这也导致,艺术品中,有很大一部分,下落不明。
至今,以色列及欧美犹太人群体以及丢失者的家庭,依旧在为寻回艺术品而努力。
卢灿可以确信,眼前这幅《阿特湖畔布洛赫家的房屋》,就属于战乱“遗失”艺术品中的一件。虽然它可能会给自己带来一些麻烦,可卢灿在思考一分钟后,就做了决定——他抬手指了指画框,“科勒,取下它,我给你开支票!”
如此爽快,让科勒·詹纳有些惊诧,盯着卢灿几秒钟,脸上忽然露出笑容,“如你所愿!”
他大概也猜到卢灿已经猜测到这幅画作的来源。
画框取下来,宽幅,48*35厘米,卢灿随手拿过柜台上的卫生纸,画框四周的浮灰擦拭一遍,再度重新看了一遍。画幅的右下角,有克林姆特的签名,还有创作时间:1907年2月12日。
是古斯塔夫·克林姆特的作品,没错。
“包起来吧。”卢灿朝科勒点点头。
这次交易很有意思,双方都没有就这幅画作的来源、创作表现等讨论哪怕一个字,一个默默地填写支票,另一个则在用牛皮纸封装画框。
二十二万法郎的支票,换来一幅包装好的油画框,两人握握手,交易结束。
阿忠和陈晓进来,将画框搬走,同样轻车熟路,连话都没有多问。
这一切,被科勒·詹纳看在眼中,越发确定,卢灿就是“同行”——同行好啊!能将黑货销往山高路远的香江,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他还需要琢磨,对方究竟是故意来接触自己,还真是偶然巧合。
交易完成,卢灿并没有直接离开,这家顶着二手店名义销售灰货的店铺,还是有些好东西。当然,必须要明确一点,这家店并非全部都是灰货,绝大多数还是收集来的二手物件或者仓储存货。
这些二手物品中,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