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面见俞老(3)
作者:炎宗      更新:2024-10-03 16:19      字数:3670
�,略显干,没那么润;温碧璃则没有这一缺点,要比妹妹肤色更健康;陈羽莲的肤色也不错,可她常年在外奔走,也有点干涩。

  阿佳妮本来就是白人,天然有着白种女人毛孔偏粗的缺陷,她已经算是改良品种。

  薇薇安的肌肤也很白,不过,是那种鹅蛋白,透着一点蛋黄的底子。

  当然,这只是卢灿心底的一点看法,实际上,这些女人中无论哪一个,拿出去都能吊打一片!

  包括嘉妮在内。

  再说说卢灿心目中的第一。

  却是与他没有瓜葛的关大眼——年轻时的关大眼,皮肤如同奶酪,毫无瑕疵。

  卢灿盯着这张脸庞看了好一会,等对方脸上泛起红晕,才醒过神,收回目光尬笑,“跟在楚哥身边,学习怎么策展,怎么鉴别艺术品,怎么管理一家公司……”

  尽管卢灿转圜的速度很快,可还是被戈韦如发现,接下来的散步中,气氛略显尴尬。

  各有心思。

  沿着河堤走了一百来米,楚臣、谭卫东、戴静贤,还有一位中年男子,四人坐着电瓶车过来。

  “谈完了?”楚臣从车上跳下来,一身白t恤白色长裤,相当帅气。

  “聊点闲话。”卢灿笑着耸耸肩,“他问我对台北经济发展怎么看?呵呵,我能怎么看?站着看,坐着看,躺着看,都挺好呀!”

  几人哈哈大笑。

  楚臣笑着朝卢灿点点手指,“你这家伙,该不会真的和他这么说话吧。”

  “玩笑而已,当然不会。”卢灿摊摊手,“我提醒他,可以适当关注赋税制度的改革、央行调节金融的功能完善,以及证券交易制度的补缺。俞老很认同我的观点。”

  “那就好。”楚臣松了口气,又道,“俞老是个懂经济的,他可没那么好糊弄。”

  这话没错。

  从gimo(吉莫)时代到尼古拉时代,俞锦溪都充当重要经济赞画角色,可谓心腹中的心腹。

  22岁进侍从室,参加过开罗会议,西安事变时的贴身随员,任职机要秘书。

  30岁时,被特别遣送到哈佛大学进修经济学;33岁任职世界银行的副执行董事;36岁任职国际货币基金会副执行董事。

  1955年回台,立即被委任为“信托局局长”,要知道,此时的信托局掌管着台北的钱袋子。几年后中银成立,他担任第一任董事长,还兼职台北最大的保险公司“产物保险公司”董事长。

  此后二十年,所担任的职务,无一不是经济领域的核心要职。

  此人素来被称之为台北经济发展的“旗手”!

  卢灿与他聊了将近四十分钟,知道此人,深谙经济之道。

  不过,今天的会晤,是一次非正式会晤,双方所聊内容,并不深入,卢灿也只是泛泛而谈。

  他可以感觉到,俞锦溪要的是自己的态度,而不是真的经济问策!

  这话就不足以告诉第三者。

  几人聊了几句俞老之后,楚臣指指电瓶车上的球杆袋,“阿灿,你陪韩教授来两杆?”

  他口中的韩教授,就是那位旁边的中年男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