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一丰二仿(2)
作者:炎宗      更新:2024-10-03 16:19      字数:3488
��,当然可以。”邱嗣斌将古本递给卢灿,环抱着胳膊,看卢灿怎么评点这本书。

  三人中,又以邬向东最为惊讶。

  邬向东出生于浙江嵊县邬家,家族为当地书香名门。

  年少时,邬向东被父亲送到沪海读书,住在舅舅郑午昌家。

  郑午昌名昶,号弱龛,曾任中华书局美术部主任,民国时期颇有名气的画家、鉴定家、收藏家。因此,邬向东自小就被舅父培养学习书画、辨识古籍及古董鉴定。

  1952年,郑午昌去世,十六岁的邬向东追随师哥谢伯子,继续学习。

  这位谢伯子也不是普通人物,出生于常州谢家,父亲谢玉岑是民国词人、叔叔谢稚柳为中国古字画鉴定的宗师级人物,姑姑谢月眉是中国当代女子画会的发起人之一,“海上画派”的巾帼英豪。

  谢伯子本人也是当代颇具声望的画家、鉴定家。

  一直到五十年代末,社会风起云涌,沪海已经不是做学问的地方,邬向东不得不回到江浙老家。在虞逸仲的举荐下,他来到甬城文管委上班。自此以后,一直在天一阁研究文献,修复古籍。

  从邬向东的师承经历就不难看出,他绝对是个有本事却又心高气傲之人。

  因而,邬向东虽然表面看起来平和,实则心气颇高。在天一阁文保所所有研究员中,他除了对邱嗣斌比较重视之外,其余人还真没被他看在眼中。

  卢灿一口道破这册古本的真伪来历,让他很是惊讶,仔细回想一遍,自己刚才应该没透底吧?好像说了句‘丰仿’……难道他听懂了?

  不太确定对方究竟是听了自己的话猜到的,还是一眼扫过后鉴定的,因此,邬向东马上问道,“卢先生,这么确定是丰道生仿制?”

  卢灿正在看内页小篆文,听到这话,抬头笑了笑,“是丰存礼仿制,还不算丰道生仿。”

  骆兆平一笑,“卢先生,丰存礼就是丰道生。”

  丰坊,年轻时字“人叔”,又字“存礼”,人过中年后,更名“道生”,更改字“人翁”,因此,丰存礼和丰道生,实为一人。

  办公室内其他几人,听到卢灿这句话后,不由自主地“嗤”地笑出声来。

  邬向东和邱嗣斌,也笑了笑,不过,这两人很快止住笑容,相互对视一眼,都露出几许惊讶的神色。邱嗣斌更是面红耳赤,对着还在发笑的几名员工,绷着一张脸,斥责道,“笑什么笑,卢先生说的丰道生仿,而非丰存礼仿制,有错吗?你们自己好好想想!”

  卢灿笑了笑,继续翻动手中的册页,纸张很脆,仿佛稍一用力就能捏碎。

  既然是一个人,为什么会出现丰存礼仿和丰道生仿,两种说法?

  还得从丰坊这个人说起。

  宁波丰家,从北宋开始传承,一直到嘉靖朝,历经十六代,世代书香,因此,丰家不仅有着大量藏书,还流传下来一手不错的古本修缮的手艺。

  修复与作伪,一体两面,因此,丰家不仅有古籍修缮高手,也有古本作伪的能人。

  丰坊就是其中佼佼者。

  丰坊的人生,以“嘉靖朝大礼议事件”为分水岭。

  简单说说所谓的“嘉靖大礼议事件”。

  正德皇帝暴亡之后,因后继无人,在内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