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0章 随手偶得(2)
作者:
炎宗 更新:2024-10-03 16:19 字数:3132
��,乾隆年间的老货,以前搁在库房中,被我扒拉出来撑门面。”
田乐群撩了撩刘海,欠身坐在卢灿身边,又见丈夫拿起办公桌上的古旧陶壶。
这件陶壶要比一般的紫砂壶更大,树瘿状,胎土红褐,包浆厚重。
对紫砂壶的研究不多,她自然认不出来,低声问了一句,“这壶……也有讲究?”
卢灿点点头后,扬声问道,“邱所,家中老爷子素来喜欢紫砂……您这把‘玉麐供春’出不出手?”
玉麐供春,也算是行业切口,说的是黄玉麟所制作的供春壶。
黄玉麟,原名玉林,清末邵大亨以后最重要的紫砂名家。十三岁时随邵湘甫学艺,二十岁之后,玉林改名玉麐(音林),并开始使用“玉麐”印章。
供春壶和鱼化龙壶,是黄玉麟的拿手好戏,卢灿手中的这把紫砂壶,就是黄玉麟的供春红紫。
两对四只东阳官帽椅确实很好,不过,卢灿猜测这几把椅子,应该属于范氏故居的物件,邱嗣斌应该不敢出售。至于手中这把玉麐供春,很可能是邱嗣斌个人物品,相较官帽椅,卢灿更喜欢这把壶……所以,他才这么恬不知耻的直接开口求买,不惜将老爷子的人情都给用上。
“这……”邱嗣斌拿着茶叶罐,走过来,哈哈一笑,“我现在很后悔,请你来喝茶!茶还没喝,我的壶,不见了!”
言下之意,就是答应了。
龙井适合泡杯,一杯一小撮,看剑起剑落,也是一种享受。另外,吃明前龙井,有个讲究,那就是“檀郎弄舌尖,几回深卷几回咽”。
听起来色色的,其实这句话描述很准确。
因为明前龙井多为芽苞状,热水浸泡之后,芽苞浸润茶汁,茶芽青嫩,间或吃一片两片,微涩、微甘的滋味在舌尖跳跃,很别致的品茶体验。
这也是江浙一带喜欢说“吃茶嘁”的原因之一。
喝茶聊天,顺带着将玉麐供春的交易谈下来。
如卢灿所料,这把壶是邱嗣斌从隔壁的文物商店买下的,当时他花了一百二十元华币,卢灿收购价可不能这么低,大家都是行家……最后,田乐群支付了两万港币外汇劵。
骆兆平和邬向东很是眼红……
闲聊之中,卢灿也得知邬向东竟然与常州谢家的有关,很是吃惊。他和谢稚柳先生很熟,杜斋先生与虎博的关系匪浅,他多次代表京城故宫,参与两家博物馆的交流活动。
听到这则消息,卢灿动了点小心思,微笑问道,“杜斋先生最近正在香江,与佩秋大师举行联合画展,香江艺术品基金会和港中大联合组织的活动。邬老师有没有时间,去香江看看?刚好虎博也要邀请邱所长,谈谈两家的古籍影印合作事宜,你俩……”
想到骆兆平也在旁边,卢灿又笑着加上他,“还有骆老师,你三位一起,走一趟香江?”
卢灿口中的佩秋大师,就是谢稚柳先生的夫人。
之所以将她单拿出来而不是称之为谢夫人,是因为这位陈佩秋先生,已经不能简单的用“夫人”来形容,在绘画方面,她有着相当的成就——她是海上画派重要代表之一,对宋代流传下来的“双钩花鸟画技法”有着独到的理解与领悟;在青绿山水方面,也别有特色。
夫妇同擅书画的虽有,但成就能并称卓着的,却十分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