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比德朗润()
作者:炎宗      更新:2024-10-03 16:19      字数:3157
  没理会骆兆平和胡姐的对话,卢灿对靠过来的销售招招手手,又指指这方砚台,“能拿出来看看吗?”

  砚台被托着拿出来,放在卢灿面前。

  卢灿先拿起盒盖看了看,水柳木,桃形,裂纹密布,盒盖上楷书篆刻,描金,金漆已经剥落大半,不过,依稀还能辨认出是个“风”字。

  再拿起砚台,入手微沉,黑中泛紫。卢灿拿着砚台,对着灯光照了照,墨污之下,间或还能闪现一缕金黄。呃,这是典型的带星歙砚。

  所谓“带星”歙砚,是指歙砚中的一种。

  歙砚砚石中通常会含有一定成分的黄铁矿晶体颗粒,在研磨成砚台之后,这些晶体颗粒呈现金黄色,点状分部在青黑色的砚台中,如天空闪烁的星斗,这就是带星歙砚。后世人们又根据金星分部特点,分为“牛毛金星”“金晕金星”“金花金星”等。

  手中这方砚台,究竟是哪种带星歙砚,暂时看不出来,还需要将墨污清理干净。

  不过,这方砚台,卢灿已经准备拿下。

  继续细看。

  砚台厚约一寸,最宽处约十五公分,高度约二十公分。

  砚塘倾斜向下,砚台顶部有一道月牙砚心,为墨槽。因为这道墨槽,再加上整体造型从顶部往下,外撇呈‘风’字形,因而又有“风砚”之称。

  “风砚”可谓宋代砚台中的名品,许多诗词中都提到过“风砚”。

  “江风摇青灯,风砚尘欲满”是南宋祁门诗人方岳的《寄陈国录》。还有诸如“锦堂人住处,帘风砚水,几案无尘”“垂裙风砚烧馀半,奈赋情非旧”等等。

  宋代风砚,绝无仅有,连卢灿都没见过实物,至于他手中的这一方……自然也不是。

  这是清代乾隆爷的风雅仿品。

  弧形顶部为楷体铭文“仿宋天成风字砚”;砚台底部行书铭文,是十全皇帝的烂诗——“庶征有五风惟殿,休咎之间圣蒙辨。赵宋制斯风字砚,曰时曰恒其义见。”

  铭文旁,刻隶书双印——“比德”“朗润”。

  虽然不是宋代风砚,可能在这里寻到一方乾隆爷的御用仿风砚,也是不错的收获。

  将砚台放在一边,再看看底托,依然水柳木,盒内底衬有锦缎,当然已经漆黑麻污,外底则炭烧“木作三间”四字——清内务府的木作三处,给这方砚台配的砚盒!

  卢灿嘴角翘翘,没想到,竟然连盒子都是原装的。

  将砚台收入砚盒中,在盖上盒盖,他朝面前的售货员微微一笑,“这方砚台,什么价?”

  “我……我看看价目。”女售货员正在瞟着温碧璃的长裙,被卢灿一问,慌忙扭过头捧出厚厚的价目本——文物商店的货品,并非工厂产品,经常会有价格调整。

  她很快报出数目,“这是清代砚台,前天我们店里收的,外汇券的话……一千二。”

  卢灿一怔,很快反应过来,应该是店内的鉴定师没看出来,这方砚台是乾隆爷的御用品,否则价格不会这么低。

  想想也能理解,砚身铭文中,并没有出现乾隆的常用钤印,只有“比德”“朗润”两枚印文。对乾隆研究不深的人,还真不知道这是十全皇帝的闲章。

  “比德”“朗润”款是乾隆皇帝经常用在玉石、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