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北小鬼市(3)
作者:炎宗      更新:2024-10-03 16:22      字数:3115
浓厚的兴趣,原来历史上可没听说,这也算改变吧。

  “其实,那两只台表还算可以,是清末广钟的手笔,是真货。只是,价值不算高,而且咱俩刚开始逛,现在就带上,不方便。”说这么多,其实是卢灿没看上,那两只台表虽然是真货,可毕竟只是民用品,即便增值,也没多少空间。

  蒂姆却不嫌弃,嘿嘿一笑,“广钟真品?那我给带上。”

  如北宫门一样,广钟也是一种统称,指的是清朝广州钟表的工艺。

  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爷,都很喜欢西洋钟表。

  康熙就曾多次下令,要求广东总督、巡抚定期汇报来华的商船动向,查明搭船来华的洋人中有无“有技艺之人”,若有,就要为其“捐银制衣”,护送进京,为宫廷服务。就这样,一个个欧洲着名的钟表大师在广州登岸后,被官方好吃好喝好招待,再护送进京,服务于宫廷的钟表坊。

  祖孙三代对西洋钟表的痴迷,在广州掀起了一股持续百年的西洋钟表热,也促进广州钟表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第一家自制钟表行,为康熙四十二年,英国着名钟表师傅詹姆斯·纳德尔在广州创办,开创“广钟”先河。

  早期的广钟,技艺水平还是很高明的,十三行曾经用“广钟”冒充“西洋钟”向皇室进贡,以此减免负担。但这一招,在乾隆十四年(1749年)被内务府识破。

  乾隆明示两广总督硕色,他本人对此事忍了很久不想再忍:“从前进过钟表、洋漆器皿,并非洋做!如进钟表、金银丝缎、毡毯等件,务是在洋做者方可!”

  乾隆训斥对象,是十三行之一,潘家的同文(孚)行潘启、潘有度父子。

  经此一事,广钟自然不能再列入进贡名单,不过,相比较西洋钟表,广钟的价格只有其三分之一,因此,广钟在民间颇受欢迎。

  刚才卢灿所看的两只台表,就是清末广钟的民用之作。

  其造型还是颇有创意的,工艺水平也不错,表膛的珐琅略有些薄,不过颜色依然很靓丽。

  两只台表,被蒂姆以一百外汇券拿下,带回香江,请钟表师傅除尘清理之后,应该能卖个三两千港纸。算是个小漏。

  看蒂姆美滋滋的模样,卢灿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这么有钱还为这点便宜而得意。忽然,卢灿警醒起来,自己整天忙碌于商事,似乎已经慢慢淡忘了古董行最纯粹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