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世纪迷案(3)
作者:
炎宗 更新:2024-10-03 16:23 字数:3367
br />
不过,眼前的这架编钟,新层土锈很浅,不注意还真难发现。
这又说明另一个问题,即这架编钟所有部件,重新入土掩埋的时间不是很长。
这会给鉴定带来困扰——挖出来没多长时间为什么会再度掩埋起来?
这种情况通常会发生在“掩埋做旧”上——青铜器做旧,最常用的手段就是酸腐蚀之后,再掩埋在酸性土壤中,使之形成土锈和土壤酸性侵蚀痕迹。
眼前这架编钟,葛元生担心的“二次入土”,情况略有不同。
他并非担心赝品,而是担心编钟部件在第一次出土时破损碎裂,被后人以铜锡合金溶液重铸粘合,再以酸咬、重新埋入酸土中等方式消除接点痕迹,以碎片谋取整器的价值。
这在某种意义上,也是一种“做旧”。
葛元生一直关注着卢灿,见他松开最后一件甬钟直起身子,便匆匆问道,“卢先生,刚才的话说到一半……东西你看了,怎么样?”
卢灿双手交互蹭蹭,“东西没问题。不过,葛主任,这东西的来历,你清楚吗?”
葛元生摇摇头。
拉福德馆长走过来,靠在鉴定台上,抬手示意卢灿,桌子旁边有工作人员送来的咖啡。
“谢谢!”卢灿对他笑笑,伸手搭在铜钲上,“这套铜磬编钟,出土于1937年的滕县姜屯乡,起因是一座滕国大墓被盗,许多重器流落到济南、青岛等地黑市上。”
“当时,正在城子崖遗址考察的梁思永先生,得知消息后,匆匆赶到滕县,组织人马进行抢救性发掘。”说到这,卢灿拍拍铜钲,“这件滕侯赇之歌钟,以及几件滕侯作青铜重器,就是梁思永先生抢救出来的青铜器。”
“可惜,这项工作并没有完成。原因很简单……”卢灿摊摊手,“当时环境很特殊,齐鲁陷落在即,考古队只工作不到一个月时间,就面临着必须撤离的状况。”
“当时,情况很危急,梁思永将已经挖掘出来的青铜器,像滕侯赇之歌钟、滕侯簋等,全部藏在姜屯乡的几个农户家中,又担心古墓被东洋人发现,他又匆匆带人将挖掘地填埋起来。”
“等战后梁思永先生再来滕县姜屯乡,寻找当年寄存青铜器的老乡时,早已经物是人非!”
葛元生与拉福德馆长面面相觑,惊喜之色毫不掩饰。
“喔噢喔噢!维文,你的意思……这就是那批失踪的青铜器?”
“你们听我说完!”卢灿压压手,“建国后,准确说是1952年,全国推行农庄、公社。这批青铜器又神秘的冒出来,被人捐赠给滕县文保所。但是,当时的环境同样注定这批青铜器没受到应有的重视。”
“梁思永先生在1954年去世之前,曾经见过这批青铜器,记录在他的笔记中。”
“如果梁思永先生的笔记没写错的话,这架铜磬编钟,它应该摆放在滕县文保所或者滕县博物馆。”说到这,卢灿似笑非笑地看着两人,手指在桌面轻点几下,“可现在,它出现在这里!”
没错,卢灿说的就是滕县发掘的滕侯赇歌钟消失的世纪迷案!
这个案件,直到后世都没有被破获,最终只留下滕侯赇歌钟极少数铭文拓片,以及财税博物馆中保存的一枚孤零零的铜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