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先下一局(3)
作者:炎宗      更新:2024-10-03 16:25      字数:3267
场口位于老帕敢场区的西北方向,全长约四公里,分为上木那,中木那,下木那。

  “木那”一词在缅语中是“不成熟”的意思,源于在早期的开采上木那时,玉石种质非常差、肉质疏松,裂纹毛病也多。采玉人就认为这个矿区的玉石发育不成熟,于是把该场口命名为“木那”。

  事实上,木那场口毛料,虽然肉质皮壳相对疏松,但细腻油润度远远超过其它场区的玉石。

  这块毛料重约二十公斤,形状很不规则,如果非要给它一个形容的话……有点像调皮孩子捏的窝窝头,一端上翘,一端下沉。上翘的一端有着约茶杯口大小的“癣缠螨”,癣为针状活癣,螨纹沿着石皮褶皱处向另一端延伸,如果只是这样,还不算太难,偏偏腰部还有一道很明显的裂,将螨纹斩断。

  卢灿拿着手电,在“癣缠螨”部位看了足足一分钟,又移动手电,沿着螨纹向下,再回头,又将裂纹看过一遍。

  还没结束,他又将毛料翻个身,露出底部的一小块金钱绺。

  这块金钱绺让卢灿眉头微皱,多好的一块冰种阳绿翡翠,就这么被破坏,难成大料!

  表皮鉴定到此为止,卢灿放下手电,大拇指食指揸开,沿着螨纹量了两下,又量了量裂纹,这是在估算内部玉质结构。

  一番操作下来,心中有了结论。

  五分钟时间还没到,卢灿又将毛料翻来覆去的看了一遍。

  这次没用手电,主要是看石皮的风化程度和翻砂特征。

  掐着点儿,他放开这块赌料,对作为中人的杨天和、罗家峪、乐颂、王大柱四人点点头,示意自己鉴定完毕。

  全程没人说话,罗星河递过来纸笔,卢灿坐在桌边,将自己的鉴定结果写在纸上。

  这块料子,玉质结构呈纺锤形,一端玻化不足,为糯冰种,中部呈冰种阳绿,内部散裂,出牌料和珠料,难成手镯。

  在卢灿撰写鉴定结果时,简寨大师也掀开毛巾,开始鉴定。

  毛料不大,简老直接拿在手上,颠了两下,又迎着灯光,看了看蚯蚓窗和另一端的绺结、螨纹和松花。渐渐地,老爷子的长眉越皱越紧!

  如果要问现场谁最紧张,既不是杨天和,也不是乐颂,也不是看起来很紧张的温碧玉,而是两只手绞在一起的罗家峪。

  这块料,他看过无数遍,还开过窗!

  他自认为将这块料琢磨得透透的!

  可是现在,它不但被卢灿挑出来,还被简大师拿在手中,以极其困惑的表情在认真鉴定……

  难道自己真的看漏了什么?!

  这一刻,他满满的自我否定!

  卢灿写完鉴定结构,将纸笔随手扔在一边,环抱胳膊看热闹。

  他不认为简老能识破自己的小伎俩!

  那可是未来三十年翡翠火爆中国的时节,许多从业者的经验累积,岂是那么容易识破!

  尽管自己没有为这块毛料动大手术,可越是细微方面的掩饰,越容易误导鉴定者,反而诸如贴皮,注胶、作色这类“大手术”,不容易让行家上当!

  一直到五分钟结束,简老的长眉依然微皱。

  卢灿知道,自己先下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