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九龙城砦()
作者:炎宗      更新:2024-10-03 16:26      字数:3355
  第693章 九龙城砦

  三月份发生的大事不多,划掉那些平头百姓不关心的政经大事后,只有两件引发众议。

  其一是卢家添了一位千金小姐。

  据说,卢家那位老太爷在孩子满月时,又给香江各个道场和禅院派发香火钱,还给东华三院慈善会和童军慈善机构,各捐赠千万港纸。

  其二是港府放出消息探风,想要与北边协商,择机迁拆九龙城砦。

  这条消息比第一条更震撼,讨论的人更多。

  究其原因,是九龙城砦在香江人心目中,另有情结。

  香江的发展史上,素来有“先有九龙,后有港岛”之说。

  早在宋朝时期,政府已经在这一带设立盐场,派遣盐官管理,并驻军保护,史称“官富寨”,也就是九龙城砦的前身。只不过,彼时的城寨还只是政府的一个办公场所,而港岛,则是一个很小的渔村。

  到了明清两代,官富寨已经拓展成一座有高大城墙护卫的“炮台”要塞,周围则是以盐丁和兵丁家属为主的城区,二者统合,称之为“九龙城砦”。

  光绪二十四年,即公元1898年,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英国签订的是《展拓香江界址专条》,条约规定将整个九龙半岛,深河以南的地区都租给英国……同时,李鸿章又留了一点小心机,他要求九龙寨城仍然归满清管辖,城寨作为清朝官员办公署地,地位约等于现代的领事馆,并保留附近码头以便往来。

  因此,九龙城砦成了“界中之界”,香江着名的“三不管”地带。

  很多人提及“九龙城砦”,就想当然的认为这是一座“罪恶之城”。

  事实上,它还是无数新移民来到香江后的落脚第一站。城寨不仅收容了他们,养活了他们,而且成了他们的家。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即使城寨不见天日,但让生活在底层的人们能看见生活的希望。也有无数人,又从这里分散到香江各地,开枝散叶。所以,很多底层香江市民,对于这座城寨,是有情结的。

  也正是因为这种情结,让港府的人在做出“迁拆”决定之前,必须要“探探风”!

  当然,港府“探风”还有一层用意,那就是试试北边的态度。

  要知道,早在1963年,港英当局曾经想要强制拆迁九龙城砦,结果因为“管辖权”和“安置条件不妥当”等原因,遭到强烈反对。

  卢灿手中也有一份有关于港府迁拆九龙城砦的资料,要比市面上流传的消息,更全面。

  提供者是太古股份的董事、德银投资风投事业部总监博斯特。

  卢灿翻看完手中的资料,又想了几秒钟,笑道,“师兄……你是希望太古地产,介入这次九龙城砦的迁拆工作?”

  博斯特是嘉里教授的女婿,因此,卢灿叫他师兄。

  他笑着耸耸肩,“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庞贝找我聊过,我也这么认为。”

  九龙城砦中,各类居民将近四万人,港府想要迁拆九龙城砦,就必须安置这些人,包括住房、置业等等。单是建造容纳四万人的屋村,就要超过十个八个,这可是一笔极其庞大的利益!

  更别说迁拆后九龙城砦的地皮,也是一笔令人眼红的资产,旁边还有一座规模不小的老式港口,商业价值可不低。

  这是一块肥美的蛋糕,难怪连太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