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5章 刘氏双杰(2)
作者:炎宗      更新:2024-10-03 16:26      字数:3267
�他家的安达纱厂被烧,老刘一病不起……”

  这家福运典押竟然是刘丕基创立的?

  卢灿哪能不知道刘丕基?这位老先生出自常州刘氏家族,民国时期着名的实业家,协同刘国钧等人创办大成纱厂,成为当时江南最大的纱厂。战后,他又和哥哥刘靖基联手创立大丰纱厂和安达纱厂。

  可谓实业界的“一门双杰”。

  顺便介绍一下他的哥哥刘靖基。

  此老现在还在世,民建的创始人,老一辈民族工商业者的杰出代表,着名爱国人士和社会活动家。刘氏兄弟都是着名收藏家,刘丕基的藏品卢灿不清楚,可他知道刘靖基,曾一次性向沪市博物馆捐赠四十多件宋元明清珍贵字画,事情就发生在1980年。

  由于政治信仰不同,刘丕基和刘靖基兄弟在五十年代分道扬镳。刘靖基留在国内,成为民建的领导,刘丕基南下香江,继续创办安达纱厂。

  只是让卢灿没想到的是,刘丕基老爷子早二十年前就已经去世,呜呼哀哉!

  所以,在听到刘丕基名字的同时,卢灿几乎立即断定,福运典押是刘丕基创立,之所以拉上大鼻登入伙,是因为要“借势”!如此说来,那幅马和之的画作,只怕也是刘丕基收来的典当,为了遮掩这幅作品的价值,还特意做了折叠装裱。

  至于大鼻登……这位早年在溃兵中厮混,能懂得字画,怕是也因为受刘丕基的熏陶。

  虽然昨天舅舅打电话时没说见谁,但是有“福运典押”的线索,卢灿还是轻松查到大鼻登的资料。

  大鼻登原名“程登”,1948年来港,来港之前担任羊城警署守备团重要一职。因为在羊城时,配合葛肇煌“剿匪”得力,得以成为后来的“十三太保”。

  此人就不是一位正规受训出身,也没多少文化,但他既有官场的圆滑,又有市井的狡黠,另外,他确实有些头脑,还有丰富的人生阅历,所有这些综合起来,让他有了今天的“牌面”!

  这些发现,让卢灿对今天的交易,多了一份期待——如果福运典押的仓库中,藏着刘丕基的藏品……那,这趟九龙城砦之行,自己可就赚大发!

  对方认为自己年轻,不知道刘丕基……那就不知道吧。

  有关福运典押,大鼻登嘚啵嘚说了有五分钟。

  卢灿捧着茶杯,权当听说书,时不时看一眼舅舅葛辉,对于舅舅的心思,他很了解。

  葛辉一直有个心愿,就是重新统合数字k。

  人心散了再想捏合起来,其难度不亚于再创一个商业帝国,卢灿对此也无能为力!

  如果大鼻登能倾力相助的话,还有两三分可能性。这也是葛辉一直很“尊敬”大鼻登,甚至愿意将卢灿的“九龙城砦迁拆”消息,分享给大鼻登的原因。

  事实上,卢灿并不看好舅舅的决定,可毕竟是自己的亲舅舅。再说了,万一统合成功,对自己及卢家,也是很大帮助!

  等对方终于说得口干舌燥停下来喝水时,卢灿又笑问道,“登爷,能感觉出来,您老对福运典押很有感情……那您怎么又想着结业?我瞧您老的气色,再坐镇五年八年肯定没问题。”

  卢灿今天的奉承话,可谓火力全开,全落在对方的得意之处。

  大鼻登又是一阵大笑,手指点点卢灿,“卢少爷真会说话!”

 &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