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东洋陶瓷(2)
作者:炎宗      更新:2024-10-03 16:26      字数:3170
�陶瓷制作过程中的最大分歧点。

  之所以产生这种分歧,是因为中国陶瓷发展过程中,有一门功课有所欠缺,或者说被中国传统陶瓷文化视之为“离经叛道”者而没有重视。

  那就是泥塑、陶塑以及瓷塑!

  欧美在接受来自中国瓷器艺术的同时,很快将他们擅长的雕塑艺术,融合进去,发展成一种很有想象力和表现力的“陶塑艺术”。

  这种由雕塑派生,借陶瓷材质表现出来,又被赋予所谓的抽象主义、印象主义等思想的艺术形式,在二十世纪,大行其道。

  很不凑巧,这一时期的中华大地,上半叶是战乱频繁,近几十年则是大环境不允许。

  所以,我们缺课了。

  而东洋,三十年代之前,他们的陶瓷工艺与中式陶瓷,几乎没什么差别。

  从三十年代开始,东洋陶瓷工人们,逐渐吸收国外的陶塑艺术,尤其是战后,以“四国会”“走泥社”为代表的陶瓷流派,开始专注于传统陶瓷突破与欧美陶塑艺术思想的逐步吸收,从而发展出扎根于东洋文化传统的陶瓷工艺。他们不再过于关注传统的色釉型,而是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意”的表达上,从而形成与中式陶瓷工艺差别颇大的当代东洋陶瓷艺术。

  卢灿是认同山田光的这一观点。

  当然,说东洋陶瓷工艺的表现就一定比中式陶瓷更好,这是不正确的。润馨瓷器在东洋卖得还不错,这就说明更多的东洋人还是很喜欢传统中式陶瓷,但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完全没毛病。

  就是这种碰撞与交流,收获与启发,让卢灿意犹未尽,索性在润泥艺陶住了下来。

  好在川崎距离东京不远,住在川崎也说不上影响工作。

  卢灿的一个任性决定,让下面的人不知所措。

  4月25日,提前几天去大阪的王永斌,与布鲁格一起赶到川崎。隔天,安德烈与胡生还有谭炳瑞、康望等人,也赶来润泥艺陶工坊。

  安德烈见到卢灿时,吓一跳——自家大老板穿着大裤衩,正带着一帮人光着脚踩泥巴呢。

  “干嘛呢你?”

  “你这不看见了嘛,踩泥巴呢。”卢灿笑笑。

  没错,确实在踩泥巴。虽然工坊有搅拌机和熟泥机,但那是工业产物,流水线产物。高明的制瓷大师,在手工制作瓷器时,大多喜欢自己亲手去搅拌和熟泥,这有助于对胚胎泥性的感知。

  他再度抬脚再度踩下去,一团灰褐色的泥浆,从大母脚趾缝隙间挤出来,均匀细腻。便对旁边一位工人抬抬手,“差不多了。你等个十几二十分钟,泥浆起皮后在用薄膜盖上,我明天要用。”

  说完,他伸手捋了捋脚脖上的泥浆,走出泥浆,又弯腰拎起木屐后,对安德烈几人点点头,“你们几个,要么在大阪,要么在东京,怎么就……约好了一起来找我?”

  “没呢,我和安德烈前后脚到的川崎森林酒店,听王主任说,您在这儿,这不,我们就一起来了。”谭炳瑞笑笑答道。

  润泥陶艺工坊住不下这么多人,昨天王永斌和布鲁格等人,就安置在工坊不远的森林酒店。卢灿点头笑笑,“其实……你们都不用来的,有什么事,电话联络就行。”

  说话间,他拎着木屐,光着脚踏入旁边的小沟渠,然后一屁股坐在沟渠边的草地上,双手搓着脚上的污泥。这番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