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7章 鹦鹉螺杯(2)
作者:炎宗      更新:2024-10-03 16:27      字数:2506
南宋白莲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白莲教?”宗越愕然,他还以为卢灿找到周学章之死的线索或者又发现灵子令什么的,怎么突然扯到白莲教?旋即,他反应过来,一怔,又问道,“你是说……南宋时期,有人东渡来东洋?那个什么高德院,什么来历?你给我说说。”

  卢灿穿着袜子,溜下榻榻米,从旁边的一堆资料中找到酒店旅游手册——他昨天回酒店后又找到这本资料重新翻看过一遍,将其递给宗越,“喏,这里有高德院和镰仓大佛的简单介绍。这是一座建立于南宋末年的寺院,对外宣称是净土宗禅院……你先看看,稍后我详细说给你听。”

  宗越匆匆打开旅游手册翻看起来。

  卢灿不太习惯榻榻米的跪坐,没坚持一会儿,就将两条腿抻开,侧坐在矮几边,端着茶盅等待宗越看完。闲着无事,又伸手将宗越身边的灰色盒子勾过来,打开看了眼。

  一愣!竟然是一只破破烂烂的船式漆料平口杯。

  说它“船式”,其实是指口部平整像船甲板,另一部分为穹起,像船舱。

  这其实是一只巨大的鹦鹉螺,被打磨雕琢出来的鹦鹉螺杯!

  还记得李白在《襄阳歌》中的“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吗?

  这首诗中的鹦鹉杯,就是眼目前的这件东西!

  鹦鹉杯并非形状像鹦鹉,而是指用鹦鹉螺贝壳制作而成的纯天然酒杯。

  这种酒杯在唐宋时期,非常盛行,频频出现在名家诗词中。

  骆宾王的《荡子从军赋》:“凤凰楼上罢吹箫,鹦鹉杯中休劝酒。”

  卢照邻《长安古意》诗:“汉代金吾千骑来,翡翠屠苏鹦鹉杯。”

  陆放翁诗:“葡萄锦覆桐孙古,鹦鹉螺斟玉薤香。”

  之所以如此盛行,是因为鹦鹉杯在古代又有“饮不尽”“喝不空”之说。

  后世考古学家考证,所谓“饮不尽喝不空的鹦鹉杯”,实则是因为鹦鹉螺内部结构所致。

  鹦鹉螺贝壳的内部有很多的网格,通过许多细密的小孔连接,在将酒倒入鹦鹉杯后,酒液便会顺着小孔渗透到鹦鹉杯的内部网格。如此一来,当人们用鹦鹉杯倒酒时,里面的酒并不会一下子全倒出来,而是在空气压力的阻碍下缓缓流出。

  也就会让饮酒之人产生一种错觉——仿佛杯中之酒永远也喝不空。

  也算是中国古代酒文化的象征之一吧。

  卢灿伸手将这只口部有着明显磕碰、杯体有裂隙、红金相间的漆料几乎脱落完毕的鹦鹉杯拿起来,对着阳光照了照,好家伙,这只杯子真惨!

  刚才所说的那些形容词,还不是全部,这只酒杯原本的镶金银杯足,已经不见踪影,只有底部有着一圈凹槽存在;杯体内部的格栅,也破破烂烂的,似乎被人用铁丝通过。

  这时,宗越抬头笑道,“怎么样,东西不错吧,修补一下,展览什么的,没问题吧。”

  何止展览!

  没错,别看这东西破烂得似乎一文不值,实则嘛……像这种在诗歌中被广泛传颂的传奇级别的用具,存世量极其少见。所以,它即便破烂,也足以在虎园博物馆找到镇馆的位置!

  卢灿的手指在鹦鹉杯的表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