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本土文物(3)
作者:
炎宗 更新:2024-10-03 16:28 字数:3351
�大的名头,此刻却被人完全忽略。
“谢谢!哦,雨伞,阿灿,你先拿着,我去开会。”薇薇安循着对方手指方向疾走两步后,发现手中竟然还拎着雨伞,又回身将雨伞塞给卢灿,匆匆离开。
这时,那位男职员才发现卢灿,惊讶地啊了一声,手指朝卢灿点了点……
没等他说话,卢灿笑问,“小哥,能告诉我,香江古迹古物办事处,在哪一层办公?”
香江古物古迹办事处,成立于1976年,成立宗旨是确保香江最具价值的古迹及建筑物、文物得到保护,属于市政总署辖下的一个部门。
现任香江古物古迹办事处处长是一位英国人,汉语名字叫白德,英文名所罗门·白德。
他不仅是古物古迹办事处处长,还是港大教授,历史学博士,同时还是虎园博物研究顾问,拿顾问薪水的那种,所以也算是卢灿的“老朋友”。
卢灿今天来找他,主要是为了一批新发掘的考古物件!
一直以来,虎园博物馆不承接外来藏品,以此来保证虎园博物馆的私有化。但是,这一批新出土的货,有些特殊,它们是被香江古物古迹办事处在新界荃湾马湾岛发掘出来,妥妥的香江本土历史文物。如果能将这批文物纳入虎园博物馆,有助于虎博的本土化以及开展本土化历史研究。
香江最大的综合类博物馆,怎能缺少本土文化研究?
可惜,在此之前一直没机会插手。
有关香江本土的文明考证,此前一共有两批。
其一是爱尔兰人芬戴礼神父,三十年代于南丫岛发掘得的史前遗物精萃,大约有六十多件,多为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玉器、石器。所有者为香港耶稣会,目前展存于香****,也就是1998年改名的香江历史博物馆。
其二是芬戴礼神父的朋友,意大利天主教神父麦兆汉,他也参与了南丫岛遗址发掘,也因此掌握了相当数目的新石器时代文物。不仅如此,麦兆汉神父还在汕尾村、新界、沙田等地发掘多处古迹,搜集了数以吨计的史前文物进行研究,还在欧洲各地进行巡展。
麦兆汉神父1953年去世后,罗马天主教会将整批文物回赠港府,同样保存于香****。
这两批文物,卢灿再有钱也没有机会插手,虎博的本土化研究一直空置。
现在,机会再次来临。
七十年代,有渔民在新界荃湾青衣岛附近的马湾岛上,发现人工制作的石器,并没有引起重视。
就在去年,又有一帮年轻人去马湾岛东北石崖区域露营,其中有一位是港大历史系在读学士,名叫邹兴华。他对考古学有所了解,无意中在岛上发现大面积人类早期文明活动痕迹。
香江马湾岛东湾仔遗址,就此揭开神秘面纱。
香江古物古迹办事处处长白德博士亲自主持挖掘,虎园博物馆遂即赞助并组队跟进。
这一次,虎博无论如何也要从这一遗址遗物中,分一杯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