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章 油画鼻祖(3)
作者:
炎宗 更新:2024-10-03 16:32 字数:3336
�画的创造性发明,又直接推动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也因此,凡艾克兄弟又被赞誉为“欧洲文艺复兴的奠基人”。
这幅《少女肖像》是木板油画,尺寸不大,只有65厘米x35厘米。
毕竟是五百多年前的老画,又因为所用材质为杨树板,开裂严重,导致画面裂隙不少,虽然中途有专家修复过,可依然让人看着揪心。
凡·艾克兄弟中,胡伯特是大哥,不在艺术成就上,他没有弟弟扬·凡·艾克突出,也没有弟弟出名。因此,如果单论这幅画的“艺术性”,其实也就那么回事,毕竟,创作这幅画时,胡伯特自己还处于摸索状态,画技和画法,并不成熟。
但是,这幅画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艺术上,更多的还是其存在的历史价值——作为近现代油画的创始画作之一,它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历史。
所以,卢灿没有任何犹豫,将这幅画的册页抽出来,单放在一边。
卢灿很快又抽出第二幅,尼德兰怪诞派画家博斯的《圣光》。
博斯原名耶罗恩·安东尼松·范·阿肯,后因为被牵扯入着名的“尼德兰异教徒案”,被迫改名为“耶罗尼米斯·博斯”,回到家乡隐姓埋名。此人是十五到十六世纪知名的尼德兰画派画家,被广泛认为是文艺复兴早期代表之一。
博斯的画作很有特色,他大胆借鉴来自于中亚和波斯地区的细密画特点,形象上偏于写实。又因为当时腓力二世的高压统治,群众要求社会和宗教改革的情绪浓烈,博斯本人对此持有同情,但又不敢直接表达,故而他的画作又充满象征性、暗喻性——他的很多画作中,充满他对地狱恐怖和噩梦般的描述。也因此,博斯又有“怪诞画始祖”之称,换个好听一点的说辞,就是“超现实主义的启发者”。
博斯最有名的作品是《地狱之光》、《七死罪》,后世着名的惊悚电影《七宗罪》,血腥场面的构图与光线便是源自于这两幅画作。
眼前的这幅《圣光》,画面中心是高大的十字架上被钉起来的红裙少女;十字架两侧是肥胖的官员和教会人士,谈笑风生;而十字架的后面,则是悲恸的亲友们。
还有一缕微黄的光线,从画面的顶部斜着照射过来,映在少女痛苦的表情上。
整个画面很狰狞,但能触动人心!
这幅画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都很高,可以镇馆。
略微遗憾的是,画幅保存有些问题,布面开始泛出白灰,这是油画打底石膏老化的缘故。
这种问题很难处理。
如果只是表层涂无色油料,并不能解决打底石膏老化的根本性问题,过几年又会出现粉尘。
卢灿倒是知道一种后世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底层注胶,但这种技术需要精密度极高的数控仪器来炒作,单靠人工,一不小心就会让油画表层起泡——鼓包。
这次来欧洲,倒是可以安排人问问,这种仪器有没有发明出来,虎博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