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3章 书籍收藏(2)
作者:
炎宗 更新:2024-10-03 16:32 字数:3086
��头摊主的笑容着实有些可恶。
将这本安徒生签名的硬皮小说装进手袋,拎在手中,卢灿在中岛摊位与书柜之间的狭窄过道中转悠起来,时不时抽出一本书籍,翻看两眼。
有价值的二手书籍捡漏,要点有三。
其一是书籍本身有价值。譬如卢灿刚买的那本安徒生《奥特》,它是荷文版的首版书,印刷册数不算很高,这种书籍的增值潜力相对较大。
其次是书籍的购买者或者收藏者在书中所留有的阅读手记。
有很多人喜欢在读书时随手做阅读笔记,其记录的内容往往就俯在书籍的空白处,如果能在书中发现某一位名家名人所做的手记,那么,这本书籍的收藏价值肯定要超过普通书籍。
类似的情况也有先例。
1976年,纽约苏富比拍卖行举行的秋拍中,就有一本莫泊桑短篇小说文集上拍。
作为世界短篇小说三巨匠之一的莫泊桑,其小说集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印刷,总数量超过千万册毫无问题,按理说这种小说集没有什么收藏价值,可上拍的那本不一样——那本小说集是美国现当代着名作家海明威曾经收藏过,并且,海明威在书中密密麻麻记录下居多读后感。
这就很了不得。
最终,这本小说集的落槌价高达两万多美元,创下现代刊印通俗书籍收藏之最。
最后一种情况是二手书籍中的“夹带”。
这里说的“夹带”,可不是钱币什么的,当然,这种情况有,但概率很小,可以撇开不提。准确来说,指的是夹带有各种书签、阅读便签、书票等书籍配套物件。
书签、书票和便签,是书籍藏家经常会用到的物件,虽然有些小众,可最近几年它们的收藏热,正在兴起,尤其是一些名家自制的书签书票,题写的阅读便签,很受追捧。
卢灿在翻阅书摊上的书籍时,基本上都按照这三个原则来进行,速度还算不错,只是收获寥寥。将西边四层立柜翻完,也只找到一本稍有价值的藏书——比利时小说家弗雷德里克·范埃尔孟亨的文艺论文集《新荒诞的现实》,布鲁塞尔圣路易斯出版社1941年出版,法语本。
这本《新荒诞的现实》之所以有些价值,是因为首版刊印数量较少,仅有区区两千册,这可能与当时人们更喜欢小说与戏剧,而对文艺论文不怎么关注,有直接关系。
弗雷德里克·范埃尔孟亨,又名“埃伦斯,f。”比利时近现代颇有名气的作家、诗人。
他不仅是二十年代比利时文学杂志《比利时与法国的信号》和《绿盘》的创始人,还是1936至1939年布鲁塞尔文学家“星期一聚会”的组织者,对比利时现代的法语文学影响较大。
等埃伦斯,f。去世之后,比利时文坛对他的评价颇高,赞誉有点类似于“比利时近现代文宗”,这也让他的很多作品,在其去世后再度畅销,包括比较冷门的文艺论文。
所以这本文艺论文集,收藏价值还凑合,过几年兴许可以上小拍。
一个人寻找,终究速度慢了些,温碧璃在旁边跃跃欲试。
卢灿忍不住笑了笑,告诉她一些鉴定收藏书籍的要点,譬如先看书本中有没有手写笔记,再看版印说明,首版且版印数量不多的可以斟酌留下,最后看书籍中有没有内夹带……
听着似乎很简单,温碧璃兴致勃勃地跑到摊位另一侧,开始捡漏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