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三二章 进攻与防御(2)
作者:
阳电 更新:2020-09-18 22:07 字数:3117
�。
驾机巡曳苍穹,向远方天空中看不见的预定空域加速飞行。哪怕视线里没有一架敌机的踪影,浓浓的战争氛围却已经在座舱里弥漫开来;此时此刻。就在飞行员眼前,多功能显示屏上的目标位置,每隔几秒钟就会全部刷新一次数据,工作在tws模式的n011雷达,平板缝阵天线正间断指向预警机下链的目标,尝试进入稳定的跟踪扫描。
对抗中,双方都力图占据对自己有利的阵位,几架转向右侧的su-27m开启加力一路爬升,进入超音速状态准备发射中距导弹。
而在战线的另一侧,另外两架灰白色迷彩战机则以低速进入小角度俯冲,继而在一千米左右的高度疾速飞行;这样做,一方面避开可能有的敌方预警机,另一方面借助地物杂波缩减敌机雷达的探测距离,在有数据链通信保障的前提下,还可以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从低空发动毫无征兆的突袭。
随着战机加速前冲,显示屏上的敌机位置也越来越近,在火控系统辅助下,四架su-27m按两批次导弹的发射原则,先后完成目标锁定,并依次“发射”了八枚r-77主动雷达制导导弹。
电钮按下,却不见细长标枪拖烟疾飞,毕竟这只是一场虚拟的空中对抗。
在这场虚拟较量中,超视距导弹的作战效果,并不是通过实际发射一枚枚导弹来取得,而是通过机载火控系统与地面指挥中心的处理设备自动完成计算,判断出载机“发射”的导弹最终是否命中。
间隔五秒钟发射两批次r-77之后,编队左侧两架战机就开始脱离既有航线,在天空中划出两道半径超大的弧形航迹,保持超音速状态做了一个中等过载的爬升盘旋,准备进入下一轮超视距攻击;和转向脱离的战机不同,发射导弹后继续为其提供中段导引,另外两架su-27m则立即收小油门、利用垂尾方向舵减速,继而根据rwr告警提示进入连续蛇形机动,一边开启电子干扰去对抗敌机的雷达锁定。
主动弹参与的超视距战斗,一开始的对抗,就是在机载雷达与敌机之间进行。
真实空战中,拖着明亮尾焰划破天空,一枚枚去势凌厉的arhm看似杀气腾腾,其实往往要依赖载机的中段导引;一旦载机雷达脱锁、火控系统无从修正参数,惯性导引模式的空空导弹就退化成了无控火箭,威胁程度也就大大下降。虽然说,现代超视距导弹都会有若干条预设弹道,即使失去载机指令,也不至于在空中径直狂奔,然而一成不变的设计自然难以应付千变万化的空战态势,战机与导弹之间的斗法,便是在发射的前一刻就已经开始。
连续无规则机动,大半径径向侧转,适时抛洒雷达干扰箔条,乃至使用一些电子干扰措施,所有这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迷惑来袭导弹,或者更保险一点,争取在敌机开火前后迷惑它的火控系统,让导弹无从追杀而来!
置身于超视距接战的混乱天空中,浩瀚的湛蓝背景下,只有十架左右的重型战机在斗转腾挪,敌我情形似乎就是一片分明。
可是在地面指挥中心看来,这一场虚拟了攻守双方的战术演练,场面却要比实实在在的十架su-27m复杂得多——按照对抗设定,防御一方的任务目标,是组成稀疏的战斗机拦截线,同时留有一定数量的机动兵力,力求将攻击一方屏蔽在目标地域之外;而进攻一方的任务目标,则是掩护攻击机到达预定阵位,对防御方的地面目标实施空中打击,此外如有余力,也可以尝试歼灭对手的拦截机队。
这样的一种演习剧本,在红空军的训练体系里其实很常见,但是和往常的对抗演练不尽相同的是,今天扮演vvs的一方,已经从防御者变成了进攻者。
&em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