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节(4)
作者:[法]雨果      更新:2020-12-17 20:39      字数:23893
,是一种循环不已的元气,是一种周而复始的再生.实事上,多种不同的艺术以多种不同的高度先后焊接在同一建筑物上面,其中肯定有许多材料可供写出一部部巨著,甚至可供写出人类的通史.人类,艺术家,个人,在这一座座庞然大物上没有作者姓名的都消失了,唯有人类的智慧却概括在其中,总结在其中.时间是建筑师,人民是泥水匠.

  这里只要考察一下欧洲基督教建筑艺术—东方伟大营造艺术的妹妹,便可一目了然.它像一个广大的生成层,分成既分明又重叠的三个层带:罗曼带,峨特带,文艺复兴带我们宁可称之为希腊—罗马带.罗曼带最古老.最深层,为半圆穹窿所占据,而这种半圆穹窿通过希腊式圆柱,又重新出现在最上面的现代层即文艺复兴带中.两者之间是尖形穹窿.分别各属于这三带之任何一带的建筑物,都各自界限清楚,统一,完整.朱米埃日寺院是一个例子,兰斯大教堂是一个例子,奥尔良圣十字教堂也是一个例子.然而,这三带的边缘又相互混合渗透,就像太阳光谱的各种颜色那样.由此产生了复合式建筑物合格,产生了过渡性的.有细微差别的建筑物.其中有一座,脚是罗曼式的,身是峨特式的,头是希腊罗马式的.之所以如此,是因为用了六百年时间才建成.这种变化是罕见的.埃唐普城堡的主塔便是一个例子.但是两种更常见的生成带结合的建筑物.那就是巴黎圣母院,尖拱建筑物,但从其早期那些柱子来说,深深根植于罗曼带,圣德尼教堂的正门和圣日耳曼—德—普瑞教堂的中殿也都如此.这种情况还包括博舍维尔那半峨特式的迷人的教士会议厅,罗曼层一直到它的半腰上;还有卢昂主教堂,如果其中央尖塔的顶端不沉浸在文艺复兴带的话,那将会是完完全全峨特式的.

  话说回来,这一切所有微妙变化,所有这一切差别,都只不过涉及建筑物的表面,是艺术蜕了皮而已.基督教教堂的结构本身仍然完好无损.内部的骨架总是一样的,各部分逻辑布局也总是一样的.一座主教堂的外貌不论如何雕琢.如何点缀,在外貌的下面总是罗曼式长方形中堂,起码处于雏型和萌芽状态.这种形式的中堂始终按照同一规则在地面上蔓延.中堂永远一成不变地分成两个殿,交叉成十字形,上顶端圆弧形后殿是训练唱诗班的地方;下端两侧总是供教堂内举行观瞻仪式,设置偏祭台,好象两侧可供散步的某种场所,主殿由柱廊与两侧这种散步场所相通.假定这样后,小祭台.门拱.钟楼.尖塔的数目多少,那是根据世代.民族.艺术的奇思妙想而变化无穷.只要保证崇拜仪式所需的一切,建筑艺术就可自行其事.塑像.彩色玻璃窗.花瓣格子窗.蔓藤花饰.齿形装饰.斗拱.浮雕之类,建筑艺术可依照它认为合适的对数,尽情发挥想象力,加以排列组合.因而这些外表变化无穷的建筑物,其内部却井然有序,浑然一体.树干始终不变,枝叶变化多端.

  第 三 卷 二 巴黎鸟瞰

  本章字数:17504

  巴黎圣母院这座令人叹为观止的教堂,我们在前面曾试图为读者尽量使其原貌恢复,简要指出了这座教堂在十五世纪时诸多美妙之处,而这些妙处恰好是今天所见不到的.不过我们省略了最美不胜收的一点,那就是从圣母院钟楼顶上一览无余的巴黎景观.

  厚厚墙壁上的钟楼,垂直开凿着一道螺旋形楼梯,只要顺着这黑暗的楼梯拾级而上,经过漫长摸索之后,终于来到两个高平台当中的一个,只见阳光普照,清风徐徐,一片向四面八方同时舒展开去的美景尽收眼底.如同自身生成这样的一种景观,我们的读者如果有幸参观一座完整的.清一色的峨特城池,例如至今尚存的巴伐利亚的纽伦堡.西班牙的维多利亚,或者甚至小一些.却只要保存完好的样品,例如布列塔尼的维特雷.普鲁士的诺豪森,便可想见一斑了.

  三百五十年前的巴黎,巴黎的十五世纪,已经是一座大都市了.我们这些巴黎人,对于从那以后所取得的进展,普遍抱有错误的想法.其实,从路易十一以来,巴黎的扩展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