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九章 邱学!(2)
作者:战袍染血      更新:2021-01-18 11:16      字数:3094
种,就是关于邱学的归属,争夺的双方,是儒家与兵家,尽管这两家都因某些原因,和邱言有着隔阂与矛盾,但对有可能传承下去的学说,还是不会放过的,不会因公废私,因为这涉及到百家气运。

  只是这种争端,眼下还不算主流,波及范围并不算大,所以暂时还未引起多少人注意。

  与之相比,另外一种争端,就格外吸人眼球,盖因这般争夺,涉及到的地区、范围都不小,背后还潜藏着深层问题,这便是邱学的正统起源。

  “邱学”,为知行之道,从名字上就能看出来,创立者乃是邱言,但具体到他是在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成就学说的,就不够分明了。

  一个学说的成型,是有着过程的,开始的零星细语,到渐生雏形,最终抵定,然后完善、丰富,这样一个过程,几乎是避免不了的,知行之道也是如此,随着邱言一步步走来,逐渐成型、成名。

  但这样一来,也就催生出对知行之道诞生地的争端。

  目前宣称为知行之道诞生地的,主要有四方,分别是三晋之地、京城国子监、剑南道与塞上草原。

  三晋的缘由,是邱言自北方回返后,在那里的一次讲学。

  纵观其人生平,这样的开坛讲学其实不多,而且专注宣讲知行之道的例子更是少之又少,自是让人不得不在意,当地的学子便以此为由,将知行之道的诞生源头,归于三晋,并且组织起了一件书社,宣称有邱学传人。

  而京城的国子监,则是由于邱言在哪里挂着一个博士的名头,并且曾有教授,甚至连文网的第一次面世,都发生在国子监中,有着这些资本,少不了将自己的地方当成邱学诞生源头,以此来抢夺学派气运。

  至于剑南道,还是源于邱言的出身,加上邱言为官后,呆的时间最长的,也是剑南道境内,这也给了剑南士林一个由头,让他们打出了邱学源流的旗号。

  除此之外,在那草原之上,还有一支。

  如今,三水部初现霸主风姿,统一了近三分之一的草原,将诸部纳入麾下,而这个部族对邱言有种发自骨子的敬畏,对邱言的言行格外重视,族内掌握实权的多鲁王子,更对中原之学有些研究,在接触到知行之道后,颇为推崇,将其中的部分思想摘录出来。

  在有心人的介入下,三水部便也开始宣扬邱学源头为草原。

  这也不是无稽之谈,因为奠定邱言地位的人道典籍,正是在草原形成的,人道典籍一直被看成是学说的集大成之物,以物为证,宣扬本源,不算离奇。

  另一方面,随着国战平息,三水部名传草原,有气吞大漠之势,他们的举动,慢慢成为草原风向标,多鲁推崇邱学,又有邱言过去所谓,很多部族都已知晓,北疆战役的胜负,其实与此人关系密切,一来一回,推崇邱学竟成草原风尚,隐约有争夺正统的味道了。

  这些,都为几十年后,邱学的草原分支、分出两位活圣贤的转世传承奠定了苗头,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却说草原上邱学流传,但除了三水部的多鲁一支,其他部族对邱学并无理解,很多连看都没看过,所以在草原的流传,更多是象征意义上的,真正的邱学分支,此时还没有出现。

  与之相比,其他三方,都有着自己的主张根据,难分高下。

  如三晋之地,就有号称邱言记名弟子华舍整理的一册《知行言》,为邱言开坛讲学的实录,其中包括了几名学子的见解和注释,主要内容,乃知行之道在具体行业上的指导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