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你等着,等我军全数归来,本王要拿你赵承的项上人头,祭我北耳弥的军旗!” 柴又狠狠回道。
(
)
柴又所想,赵承清楚。
(
)
等到四散各处的北耳弥军,全数回防柴又大营,到时反倒是瓮中捉鼈,对大魏是绝对不利。
虽然是深夜,可遥远处,似是北耳弥的军旗,柴又已能够隐约得见。
(
)
“赵承,你完了!”一见此状,柴又神大振,他大吼一声,朝着赵承奋力砍去。
赵承闪过。
就在此时,一支箭擦过赵承的眼角旁,直直射在柴又的脸上。
(
)
(
)
“赵承!快杀了他!”
这个声音,乾净果决,与周围低沉的深吼,截然不同,赵承不需要怀疑,就是文德。
(
)
文德怎麽可能给柴又翻身的机会,赵承一渡河,她就领着两万兵力,迅速从後方压上。
她骑在马上,话音刚落,对着柴又脸上,又是一箭。
柴又捂着脸,没有呻吟,虽然挺住,可他脸上插着箭矢,看不到前方。
赵承眼色一暗,挑起腰,对着柴又的脖子,举剑一划。下手之准,剑锋之锐利,彷佛没有砍中任何东西。
(
)
御驾亲临,大魏士气大振。
(
)
柴又的头颅,被悬挂於大营之口。而大营之上扬着的,已是魏字军旗。
北耳弥那些,四散各处的所剩之兵,见主帅已死,军心涣散,像是一盘散沙,四处窜逃,胡乱攻击。
胜负已定,赵承和文德,好整以暇,回头迎击,轻易决之。
(
)
塔塔尔没了兵马,大魏一方与塔兰之间,再无其他阻碍。
此役,可说是大魏与北耳弥之间,三百多年来,最重要的气势转折。
大魏过去,虽然与北耳弥交锋不断,可还从来没有像这回般,大军开拔,兵临至塔兰的城下。
对北耳弥而言,新罗河是最重要,也是最後的一条防线。若是柴又没有战败,继续死守,与大魏还是势均力敌,如塔塔尔所想,是能相抗衡。
(
)
可一夜之间,北耳弥的十万大军,化为乌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