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8 部分(4)
作者:
未知 更新:2021-01-25 02:54 字数:12311
>
人的地位一变,人气也就变了。一个乡政府的招聘干部,在老百姓看来,份量也不轻。j爪山邻近的几个村子的人都对西峰刮目相看,而桃李湾的人更是对他肃然起敬。当然阿谀奉承、溜须拍马也会来搅和,更有亲朋和亲朋的亲朋一串连一串地找你走走后门,西峰就烦。一烦就不近人情。有人说只能与西峰同患难,不能共富贵。于是更烦。没法解脱啊,生活中少不了烦!
一年后,党委书记患癌症去世。西峰感激其知遇之恩,在后来编撰《乡志》时,把党委书记作为杰出的乡贤写了进去。乡政府成立“地方志编纂筹委会”,西峰移交了文书工作,出任编修主笔。主要工作是收集编纂本土历史素材,并向《县志》编辑部提交资料。西峰成天价查阅历史源流及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本土大事记;走访高龄遗老,获取有关乡贤、村模、宗教、帮会、盗匪、碑记、轶闻等资料。他很开心。少了些世故与职权的交易,多了些与写作沾边的事。
某一天,从一个晚清遗老那里,查看到一本焦黄的线装《族谱》,书上有令西峰惊奇的记载,说是:早年的桃李湾只有几户人家。大多数山民生活在封闭的j爪山腹地,和外界少有接触。后来桃李湾皇榜高中了一个御笔钦点的探花郎,用自己的俸银,在山下建了村落,无偿地把山民们迁徙山下,于是山民们祖祖辈辈在j爪山下桃李湾传宗接代,平平淡淡地过日子。
那探花郎是谁,出于哪朝,书上没有交代。西峰就纳闷:会不会和盐坟有关联?探花郎会不会就是山妹子生下的背二哥的遗腹子呢?探花郎会不会是桃李湾某一个姓氏的祖辈?……等以后这方面的线索多了再定论吧。西峰被盐坟的故事迷住了,心想,有一天,我要写写这个故事。
西峰除了工作,对文学也产生了和以前完全不同的反思,再一次提不起笔来。每一次到县城里开会,他都会抽点时间去逛逛几家大的书店、图书馆,发现这些年来文学的市场发生了变革,从内容到封面都是色情、暴力、枪击、武侠等占了主流,而纯文学的东西少之又少了。一贯自认为很美的那种东西到哪去了?他甚至找不见以前的那些主流纯文学期刊在书店的哪个橱窗,是不是都停刊了?而这些书籍经销商的生意还特好。自己在电脑上看到的也是玉体横呈的写作。办公室里的人,一转眼就在他的专用电脑上查看黄色网站。当然,这好象是气候。其实,有的东西对于开放现实中的成人生活,并不全是不好。连公共场所也公开发售安全套。这是社会的开明和进步吧?做这类文字,他又做不出来;做自己一贯追求的那种吧,仿佛没有市场空间了,做了谁会看,谁发表?……做好眼下的事吧。西峰告诫自己,是不是正而不足,斜而有余?社会和个人总是在矛盾的磨合中发展。于是,潜心撰写他的《乡志》。全县五十多个乡,西峰的《乡志》最先脱稿。
在乡政府工作的第三年。县领导看重这个务实的年轻人,把他作为重点干部苗子进行锻炼。这个山乡的各项政绩几乎全部是全县前茅,唯有计划生育的工作是全县倒数第一。这项工作,是个大课题,国家纳为国策。地方政府就作为重中之重来抓,作为对各基层政绩考核的一票否决。某地区某县某乡某村,只要在计划生育工作方面成绩显足,都要受到嘉奖,主管人员就要升职。这项工作在农村做起来难度太大。西峰奉命做这项工作,成为这个山乡的计划生育专员。肩负起党委、政府要把这个山乡的计划生育工作在两年之内推向全县评比排列前十名的使命。
在党、政两委例会上,县派驻乡官员说,不管你用什么方式,即使有些许出格过激,上级会为计划生育干部伸腰。全乡有几千名育龄妇女,外出打工的占了大半;不经意间,就有人从外面抱回两个娃,甚至娃几岁了才带回家。有的假装外出,实际上躲在家中,十月怀胎生出一个娃。有的就买异地户口,寄养�